投资茅台牛人林劲峰/10年暴赚七八亿/计60多倍/23个年头从没有亏过
(2012-12-12 08:48:18)
标签:
贵州茅台塑化剂价值投资集中投资股市牛人 |
分类: 股市牛人/基金 |
综合一些媒体报道:
林劲峰是深圳盈信投资集团董事长,贵州茅台的第十大流通股股东(持有368.33万股)。另一个身份,则是安徽双轮酒业的董事长。
当茅台的流通大股东已近10年,当年的1200万投资如今变成近7.5亿/合62倍,一只股票就让林劲峰赚得盆满钵满,也誉满投资界。但不甘心光在股市折腾的他,2009年又全资收购了安徽的酒业排头兵、高炉家酒生产商双轮酒业。去年8月,没管过酒厂的林劲峰干脆挂帅双轮酒业董事长,试图让这家老牌酒厂重塑辉煌,并且把目标定为未来10年打造出国内白酒业一流企业。
林劲峰尽管在股市浸淫20多年,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70后;具有投资天才而屡创传奇,比如1200万买茅台赚了七八个亿,比如他管理的投资公司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比如投资股市23年按年收益计算从未亏损过。
1989年,尚在读高三的林劲峰跟着父亲偶然走进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此就没再离开过。上大学前,林劲峰就把有关金融原理的书都读了一遍。大一时,林劲峰瞒着家里,拿着6000元学费开始了他的第一笔投资(赟一直很疑问:1990年的大学学费需要6000元吗?印象中很多大学学费貌似仅10元左右,媒体的报道靠谱否?)。到1993年大学毕业时,林劲峰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2003年,林劲峰创办了深圳盈信投资,在过去9年里净值增长超过20倍,年复合增长率42%,远远高于市场涨幅。去年,他又发起设立银杏系列基金,目前已成功募集第一期专注于股票市场的平安—银杏信托基金。
盈信最成功的投资当然是贵州茅台。2003年,盈信以1200万元从上海产权交易所受让100万股贵州茅台,一下成为茅台第六大股东。其实当时最火的白酒是五粮液,但林劲峰更看好茅台。“在投资茅台以前,我曾经在销售柜台蹲了一个月,问消费者为什么买茅台而不买五粮液。后来发现喝五粮液的改喝茅台很容易,但喝茅台的很难再喝别的白酒。”
这些年,盈信先后涉足白酒、房地产、金融、零售等领域,但林劲峰最熟悉、最钟爱的还是白酒业。2007年,盈信入股陕西西凤酒,成第二大股东。同年,又入股朗诗地产,还是第二大股东。
这些投资都已经或者将要给他带来良好回报。
近两年,林劲峰在二级市场未买一股。为什么没买?“因为还没到我认为可以买的安全价位。”
林劲峰说,搞投资这么多年,他所坚持的三个原则是:
“一、杞人忧天,投资之前老想着怎么不亏本;
二、天长地久,一旦选定投资对象就希望长期发展,最好让我永远不要卖;
三、守株待兔,要像鳄鱼一样,长期守候,目标一出现就迅速出击。”
在他看来,投资者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我出手很少,但一旦认准了,就出手很重,倾向于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作为巴菲特的忠实信徒,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集中投资是林劲峰近十年一直践行的理念,但早期的他并非这样。“以前我在证券交易所是金牌客户,每天同时开着几台电脑,一天到晚操作不停,很累,即使这样也很难有高额回报。”2002年,林劲峰接触了有关巴菲特的书,从此改变了投资风格。现在,林劲峰的办公室电脑甚至没有安装股票行情软件,“我只要看看助理整理的每周行情就够了”。
去年,林劲峰终于圆了和偶像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梦。问他的感受,林说:“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非常熟悉了,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他的随和和友好。”
双轮酒业,当年他4个多亿收购的企业,现在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
林劲峰认为他的双轮酒业现在还不是投资的最好时机:“如果看到未来5年,我们的对手就少一半,如果看到未来10年,对手就屈指可数了,到那时还用担心回报吗?”
他一再强调,我做投资就是独裁,不轻易出手,但一旦决定,谁也别想改变。他没有吹牛,当初买长江电力的时候,涨势喜人,合伙人和朋友接连劝他及时出手,他不以为然,不到合理价位坚决不动。到后来,干脆把手机一关,谁也不理,跑到图书馆看书去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后来在接近最高点的出手再次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林劲峰的定力是无庸置疑的,甚至超出了这个年龄该有的范畴。2003年,林劲峰重仓买了贵州茅台,这一拿,就是近10年。当年投的1200万,现在变成七八个亿,成为投资神话,从此一战成名。
以前挑股票,光看资料是不够的,还得去调研。比方买茅台股票,为了看看茅台卖得到底怎么样,林劲峰就到深圳的商场站了一个月,天天看谁来买茅台,和人瞎聊,聊到后来人家都以为他是卖酒的。调研了还不放心,为了参加茅台的股东大会,他从深圳飞到贵州,再坐汽车颠簸七八个小时跑到茅台镇。结果一到现场,发现来的只有他一个股东。最后,季克良、袁仁国等一干茅台高管对着他一个人做说明,这也让他从此和茅台结下不解之缘。现在去企业调研的时间少了,林劲峰不免觉得遗憾。
对于目前的塑化剂问题,他说:“就算没有塑化剂危机,年初我们就判断,白酒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增长高峰已经到头。但是好公司和好产品永远有市场,这正是我们依然看好茅台的原因,也是我们当时从股市投资跨入白酒实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