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盲棋大师-彪悍棋王柳大华

(2012-12-09 18:22:51)
标签:

盲棋

东方电脑

盲棋大师

彪悍棋王

蒋川

分类: 读书/人生/棋类

盲棋大师-彪悍棋王柳大华

      柳大华,中国象棋超级特级大师,有“东方电脑”、“盲棋大师”、“彪悍棋王”之称。

    几十年来,除了比赛他都没怎么用过棋盘【即下盲棋。早几年俺也训练过下盲棋,很痛苦,伤脑啊,但对提高棋艺很有帮助。盲棋水准,当时应该能赢明棋让2马的低手】

 

 

20106月在第二届“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赛柳大华执先力擒徒弟洪智夺冠,成为继胡荣华之后又一位年届六十仍称霸全国重大比赛的棋手。

 

1981年,曾创下一对十九盘蒙目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于记忆力惊人,人称“东方电脑”

 

200684,柳大华在成都和108人同时对弈,历时730分,获得了69309负的佳绩,成功创下了101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柳大华大概是超一流国手中惟一没拜过老师的自学成才者,如果非要给他安个老师的话,这个老师非他哥柳大中莫数。

        柳大华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大哥柳大中大他5岁,在弟妹中颇有长者之风。当时,大哥正上高中,上学时总路过一个棋摊儿,在摊上看会下棋,觉得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棋书,在家里一边看一边摆。柳大华和二哥柳大昌觉得好玩儿,就也跟着摆,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

       武汉人迷棋,迷到什么程度?1998年南方发大水期间,长江大堤武汉段水位超高,整个武汉都在水位之下,武汉人头顶上的大堤如有三长两短,灭顶之灾顷刻便至。然而,当时武汉棋摊依然摆在街头,三镇百姓低头看棋的多,仰脸看堤看坝的少。武汉人迷棋就迷到这种程度。【整个湖北人都迷棋,湖北省的象棋群众基础在全国最好,整体实力全国最强,比特级大师最多的广东还强。据广东珠海象棋爱好者讲,珠海的象棋冠军周新平,貌似就是来自湖北农村的,在珠海打工呢(外来工/蓝领),珠海可有国家大师胡庆阳、有湖南棋协大师黄伟华(国家一级棋士)等,来自湖北农村的外来工能在有大师的珠海夺得冠军,可见一班的湖北象棋群众基础!】

         武汉有许多棋摊,这为柳大华学棋提供了有利条件。


        看棋谱学棋是柳大华成功的关键
        那时候,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一样,柳大华家住房条件比较差,家里就能摆下一张桌子,兄弟几个都念书,放学都要做作业,棋盘没地方摆,怎么办?柳大华想,要想长棋,必须打棋谱,没条件打棋谱,那就只能看棋谱了。从那时起,他就天天看棋谱,开始看八步,脑子里有这个图象之后,就背,九步记不住了,或者模糊了,就从头来… …看了背,背了看,反反复复,慢慢的,他养成了看、背棋谱的习惯,背的步数也越来越多,从那时起,他十年没用棋盘,他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无棋训练法”。  

 

柳大华小时候跟大哥柳大中学棋, “我大哥当时的棋力大概在武汉市能排进前八名的样子,”柳大华说,“我如果水平再想提高的话,就只能自己看棋谱了。”那时柳大华就能背500局古谱了,背了古谱后,发现对付更高手还是不行,发现那些古谱很多本身就有问题啊。【古人的智慧能与现代人比?】

    柳大华回忆说自己看了很多棋谱,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本名叫《梅花谱》的清代古谱。说起这本棋谱,柳大华眼神变亮了许多:“小孩子下棋都喜欢攻杀,而《梅花谱》里的三大内容全是讲攻杀的。我那时也就十来岁吧,觉得这里面的棋谱好精彩啊!于是自己就一遍遍地看,反反复复地背,到最后已经可以倒背如流。” 他和两个哥哥一道开始一门心思钻研《桔中密》、《梅花谱》、《过河车长集》等一些古今著名棋书;每天清早起来,柳大华便背诵“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诸葛借风”、“桃红柳绿”、“金锁眼开”等古谱。在上学的路上,他仍对“双兵连营”、“五龙困彦”、“惊天霹雳”等江湖棋局进行复盘;而放学回家路过江汉桥下时,他都要将自己的新招在棋摊上露一露。为了下棋,他宁愿为别人跑腿,帮忙挂棋、送水、递毛巾;为了下棋,他常常饥一餐、饱一顿,有时甚至深更半夜才回家。

    柳大华说《梅花谱》是这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棋谱,一直到自己后来参加全国比赛,还时常不自觉地用《梅花谱》里的招法。“不过后来研究多了才知道,《梅花谱》里其实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地方,”柳大华说,“比如作者为了表现屏风马如何破当头炮,就会让走当头炮的一方故意出现破绽,而走屏风马的一方则抓住机会,用精妙的攻杀击溃对手。这是吸引读者的好办法,但有失严谨,当代棋手是不会这样下的。”

 

棋迷:看棋谱忘了上学。有一次,他因为看棋谱入迷,竟然忘记了上学。幸好,他母亲没看出任何破绽,第二天上学老师也没提这事,柳大华“庆幸”地躲过了这一关。 
      1963年,柳大华获得湖北省少年象棋赛冠军。
      当年参加中南地区少年象棋赛,以不败战绩获亚军(冠军得主为大柳3岁、象棋泰斗杨官的门生、广东专业棋手李广流)。

         1978年,柳大华获全国个人赛季军。 在此之前,获湖北省冠军。
         1978年,柳大华调到湖北省体委,开始了专业棋手生涯。1978年,知青回城后又当了3年锅炉工的柳大华被调至湖北省体委。调动过程中,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他没能通过政审,最后历尽波折,柳大华才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专业棋手。

 

 盲棋大战(不看棋盘)。08年北京举行的世界智运会期间,有“东方电脑”“棋王”之称的柳大华“秀”盲棋功夫, 1人对战36人仅负一盘36名棋手是分作六组,可以商量、分析棋局,这可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果然以一级棋士赵雅倩(一级棋士也就是以前的业余大师)、外经贸大学于洋等组成的4号台,还是躲过了前半盘柳大华的连环杀手,以双车逼宫赢得了唯一场宝贵的胜利。窥见一斑】

 

     1995年在北京创下了119人的蒙目棋最高纪录,从而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对手是北京市个人赛中12名到24名,再加上历届老年冠军和少年冠军,都是顶尖高手啊。结果,柳大华获得982负的佳绩,也作为“中国之最”载入史册N年以前,俺在中央电视台亲眼见过他一对多的盲棋大赛,十分了得】

 

119的“盲目棋”比赛记录那年,柳大华45岁,他自称那段时间状态奇佳,如今花甲之年的他有些后悔没有更上一层楼,“以我当时的状态,应该可以挑战21的。”岁月催人老,柳大华表示,现在已经达不到巅峰时刻的水平,不过下12盘肯定没有问题,冲击15盘可能是个极限。

 

       说起盲棋,柳大华认为,这是最能体现智力运动精华和神奇的一种形式,它对记忆、思维和棋艺的要求非常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娱乐群众的独特艺术。 

  柳大华:最难在开局阶段,因为盘面很相似,比如10盘棋就容易记混,到中残局就简单多了。

  柳大华:盲棋是象棋高手必备的武器,竞技水平越高,盲棋水平也越高,专业棋手练一下至少可以下同时45盘,像许银川这样的水平应该可以下78盘。

  手中无棋 心中有棋

  柳大华:我9岁开始下棋,当时要上学,摆棋收棋花费时间,我就强迫自己边看书边把棋谱记在脑子里,就好像始终有个棋盘在脑子里,看着书里棋局的进程变化就在脑中走,几十年来,除了比赛我都没怎么用过棋盘。

  柳大华:要想下好盲棋需要具备三点,第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第二要熟悉各种棋局变化,第三要经常强化练习。最重要的是第二点,这是基本要求,各种布局要做到烂熟于心,还要有很强的中盘应变能力,比如可能遇到所有对手都不按照你背的棋谱去下。  

  柳大华:首先是不假思索地出招,想多了就容易想错记混,这是跟对棋局的熟练程度息息相关的;另外我从第10盘再轮回到第1盘,这样的过程就像电影画面转换,要非常快,每盘棋为了不记错,大多以布局为线索,注意每位棋手的特点,比如在某一盘对手没有按棋谱走,那这个就是他的特点。

  柳大华:盲棋表演规定,旁边报的人只能播报一次对方下了哪步棋,我有过没听清楚的时候,但是不能再回头去问。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准备多种方案,等到下一轮面对这盘的时候,根据对手的走法就知道他上一步下在哪里了。

   柳大华:至少要背棋谱上千局1994年去浙江表演盲棋,棋迷随便点出一盘经典对局,我都能马上摆出来,就要到这种程度。还要精益求精,睁着眼睛解棋局,10分钟要缩短成8分钟,8分钟减为6分钟,不断提高要求,锻炼反应力

     

   目前国内盲棋还有五大高手:

 

     1. 2011年10月10日,24岁的象棋大师党斐象棋121盲棋世界纪录挑战赛,经过7个半小时比赛,面对21位大学生高手,取得1551负战绩,打破了蒋川刚保持的盲棋120的世界纪录。

   

    2. 2011年1月3日,国内等级分第一的蒋川120盲棋世界纪录挑战赛,打破柳大华保持的119盲棋纪录。对此柳大华表示:“蒋川盲棋很厉害,我现在没有精力再挑战自己的纪录了”。蒋川平时盲棋训练已经能121了,当然比赛与训练还是不一样的,他于是说。

 

    3.胡荣华最善下盲棋,可以同时和14个人对弈,

    4.李来群,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石家庄公开表演赛上一对十二,一盘未负。

 

    5.徐天红也是一名下盲棋高手。徐天红表示:“我当初得知柳大华能够一对十五下盲棋,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也学着做,居然也能够做到(盲棋)一对十二。”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