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无为而治 自称用屁股赚的钱比脑袋多

(2012-11-06 18:34:32)
标签:

巴菲特

频繁交易

内在价值

无为而治

超级明星股

股票

分类: 巴菲特理念
一、巴菲特看频繁交易的短线投机
  中国人喜欢炒股而非长线投资,巴菲特(1983)极其反对这种频繁交易的行为:“股票市场的讽刺之一是非常强调交易的活跃性。券商经纪人用‘交易性’和‘流动性’这些术语,大力推荐那些换手率很高的公司股票(这些不能填满你口袋的人非常自信能够填满你的耳朵)。但是投资者必须明白,对于赌场庄家的人来说的好事,对于客户来说未必是好事一个过度活跃的股票市场其实是企业的窃贼。”


  "所有这些频繁交易其实成了一场代价十分昂贵的听音乐抢椅子游戏。如果一个政府机构要对公司或者投资者的盈利新增征收16.66%的税收,你可以想像公司和投资者会多么痛苦得大声反对?通过市场过度活跃的频繁交易行为,投资者付出的交易成本相当于他们自己对自己征收了这种重税。"


  "我们知道,那种所谓做大蛋糕的观点认为,这种频繁交易行为能够提高资产配置过程中的理性。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貌似正确其实则不然,总体而言,过度活跃的股票市场反而破坏了理性的资产配置,实际上把蛋糕缩小了。亚当·斯密曾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所有行动并没有共同协调串通,却好像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导致经济取得最大的增长;我们的观点是,股票市场类似于赌场,加上投资管理者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马上交易的行为模式,就像一只看不见的脚绊住了大家,减缓了经济增长。"


二、巴菲特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巴菲特长期投资制胜之道的核心,这体现两个阶段:一是
买入之前没有合理机会决不轻易出手,二是买入之后长期持有不动。
  第一,没有机会时决不出手,无为而无不为。
  巴菲特在股价过高没有合理买入机会时,绝对不会轻易出手。回想2007年大牛市期间,股市狂涨,让很多人失去理性,疯狂高价买入,导致后来陷入巨亏。而巴菲特在网络股泡沫期,顶住巨大业绩压力,一股网络科技股也不买,甚至网络股泡沫破裂后从20002002年股市连续下跌三年跌幅过半之后巴菲特也没有出手:


  "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我们还是发现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当然是如果可以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我们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短期资金不到1%的税后收益率当然不会给闲坐一边的我们带来什么快乐。但是一时间的成功投资却要求长时间的耐心。"


  第二,抓住机会买入后长期持有,无为而不为。

巴菲特从不预测市场,更不会像那些庄家一样操纵市场,只是一心寻找极少数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的超级明星股,耐心等到价格合理的机会出现后,就大量买入。而买入之后,只要公司经营正常,优势不变,就长期持有,一动不动。巴菲特说:"我们愿意无限期地持股,只要我们预期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加 "投资的一切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好的股票之后,只要它们的情况良好就一直持有。"巴菲特看似无所作为,但持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越股市,好像无所不为。


  巴菲特笑称:"我用屁股赚的钱比脑袋多。"看来要学巴菲特,没有好机会时屁股要坐得住,买入好公司股票后屁股更要坐得住。(刘建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