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令睿谈投资理念与选股策略
(2012-10-10 17:18:13)
标签:
护城河能力圈竞争力价值投资恐惧和贪婪 |
分类: 理性投机/投资 |
雪球交流:
雪球邀请荣令睿与大家交流投资理念及选股策略。在文章《乌合之众与独立思考》一文中,荣先生写到“对于股票投资,如果陷入群体性非理性怪圈中,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的情绪随着群体的情绪忽上忽下(股市上升、下跌),可能是别人疯狂的时候比别人更疯狂,别人恐惧是比别人更恐惧。在其中,自己似乎觉得自己还是理性的,比如买股票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概念、k线买入信号、消息等等,但相信这些理由,不管企业的估值,就都是非理性的。”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表示“有太多的人在股市疯狂上涨的时候,忽视股市很多潜在的问题,贪婪投机;在股市回归理性的时候,就对股市失去了信心,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股票本质是代表企业的一部分,只是在表象上感觉是交易的筹码。优秀的企业在没有股市的情况下,还是照样成长,企业的成长毕竟会反映到企业的价值上,而价格肯定有一天会反映价值,或者超过了企业价值的价格也一定会跌回来,只是短期的表现没有办法判断罢了。”
那么如何在投资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避免盲目冒进及投资道路上的陷阱?如何正确认识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更正确投资决策?
1问:怎样才能得到一个企业的信息然后评估呢?
得到企业的信息,我认为最主要还是通过公开途径,比如年报以及相关披露信息。另外,目前互联网比较发到,我们还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论坛等获得信息,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细节信息?我喜欢大道至简这个词。很大程度上是我追求大概率事件,如果一项决策需要我们了解并掌握太多的细节,往往代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投资是个选择和并淘汰的过程。但并不表示我们不需要对企业进行评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评估企业的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持续性和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企业的护城河,我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创新。我认同并学习巴菲特的说法,但可能理解的还不够。企业的护城河有很多种,比如低成本、品牌、客户转换成本、渠道优势以及几种优势的结合等。但企业的护城河应该有这么几个特征:
一是企业的因为护城河表现出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这种竞争优势要长时间能可持续存在,太多有竞争优势的公司都不能长期保持这种优势,昙花一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变的平庸甚至消亡。
三是这种竞争优势要带来持续的盈利能力,并不是所有的竞争优势都能带来持续的超额利润,比如一些关系到民生的垄断行业,虽然有壁垒,但价格以及供需都受到政府管制,难以超额盈利,像市政、煤气、自来水、高速公路、机场等;还有有些行业由于具有产品无差异性,激烈的竞争让领先的优势企业也难以持久盈利,像钢铁、航空公司、保险等。
3问: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几个行业公司?能力圈扩张的问题你怎么看?
能力圈我觉得是投资的第一准则。超过自己能力圈的投资往往就是投机,虽然我们自己并不清楚或者感受到这一点。查理.芒格说他把企业分别扔到三个框里:一个是“不理解而不能投资的”,第二个是“理解而不能投资的”,第三个是“理解而能投资的”
。其实第一个框远大于第二个,第二个框远大于第三个。太多的公司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以外。在能力圈范围以外不是说我们不了解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而是不能有效的评估这个企业的投资价值。
4问:同意「便宜不需要与高品质有任何关系」这句话吗?怎么从众多令一般人却步的低质量投资标的中甄别出「便宜货」呢?
巴菲特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他很早就抛弃了捡“雪茄烟蒂”的投资方法,虽然他早期师同格雷厄姆时,这种方法曾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你看过《证券分析》,你会奇怪的发现,整本书基本没有对公司性质的讨论,更多从资产、财务等角度寻求安全边际(尽管如此,格雷厄姆仍是伟大的价值投资启蒙导师,在这里没有办法展开)。巴菲特说他从猿猴进化成人,很大程度上他理解了“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远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二流的公司”,往往结果要好的多。
所以,我不太赞成这种“从众多令一般人却步的低质量投资标的中甄别出「便宜货」”的投资方法,也没有研究过具体的方法。很难回答你。就我个人来讲,也有这个过程,我还买过粤电力B,绝对是便宜货,辛亏我很早就卖出了。还有一点,低质量的公司跟“有问题”的公司不是一个概念,如果高质量的公司出现了问题,看似变成了“便宜货”,往往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5问:刚进入股市时就是价值投资者吗?一开始会有恐惧和贪婪吗?如何规避的?
呵呵。远不是啊。但觉得我转变还算快。我接触投资一开始也是看K线,盯大智慧。虽然现在我电脑里根本没有行情软件。我幸运的是很快就接触了巴菲特的思想,比如刘建位的讲座,大量关于巴菲特、查理.芒格、格雷厄姆、赛思.卡拉曼等人的书,有的看了多遍,以及阅读laoba1梁军儒、李剑等人的博客,在此也表示对前辈的感谢。对于巴菲特的思想,有人能一下子就能接受,并认为这是最靠谱的做法。一方面应该是性格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我没有受其他思想的干扰。
恐惧和贪婪,别说是一开始,现在及以后一直都会有。有人告诉你他能完全克服恐惧和贪婪,别信。恐惧和贪婪伴随着动物、人类的进化而来,并不都是坏的方面,也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比如保全生命等。我们不可能完全克服。
随不能完全克服,但在一定程度上去规避也是有可能的,需要人一生去努力实践。比如,我们必须了解我们自己,有哪些心理因素让我们犯错误?大家不妨从查理.芒格《人类误判心理学》、《影响力》等书中学习。还比如,要远离市场的误导,就算不可能在物理上远离,但观念上还是可能的,比如删除行情软件等。
对于贪婪,我跟林园先生类似的看法,林园说投资要赚钱,不但要贪,还应该是大贪。追求短期的小盈利的人,很容易错过大的机会。
6问:您确定自己能力圈的原则标准是什么?
没有总结过这个问题。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吧。一个是相对熟悉的。二是容易理解的。我最开始基本只买旅游景点、品牌消费品的股票,相对简单并容易理解。后来我买入比亚迪、奇虎360等,跨度还比较大,也怀疑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虽然自己比较努力去学习。
7问:
要是谁能在10年前看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发展前景,很可能有长远的眼光,应该是个聪明人。欧美很多制造业都没有能逃脱被亚洲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替代的命运。比如比较明显的家电行业,电脑制造,还有重工机械,再有电信设备,以及最近的光伏产业、汽车制造业等。现在这种趋势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转移。我还是很看好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的。
8问:有什么样的资金积累再开始投资比较好?
我觉得投资跟你有资金的多少基本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资金是否是闲钱,不着急用。相对于基金公司(由于排名压力、赎回压力以及行业的浮躁气氛等),普通投资者更容易成为价值投资者,有持续的工资收入,没有短期的利益目标,更容易做长期投资,把握机会。
9问:你自己的能力圈是哪些?
比较关注并有些信心的行业主要有品牌消费品、部分制造业、连锁及电商、电信行业、部分移动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