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赢利模式能复制吗?
(2012-10-08 08:26:49)
标签:
巴菲特保险免息贷款盈利模式垄断性回报 |
分类: 巴菲特理念 |
巴菲特的盈利模式很难复制,巴菲特自己就说过:“我的成功不可复制,即使现在从头再来,也很难取得这样的结果。” 赟认为但他的理性理财/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
为何说巴菲特的盈利模式很难复制?
一.他想要投资哪家公司,一般能轻易得到便宜筹码,通过定向增发,他有足够的谈判定价之资本,可拿到很低的价格。如08年买中国的比亚迪H股,当他看好的比亚迪的股价从78元高价跌倒8港元左右时,他就直接通过比亚迪董事会,以定向增发购买比亚迪,价格还要比二级市场折让一点。比亚迪董事会晚上消息公布,第2天比亚迪股价在香港股市大涨到16元,升幅100%,后来更升到88元,几年年后的今天暴跌跌到13.6元附近,也还有近70%的收益呀。如果当年巴菲特拿这个18亿港元像俺们散户一样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恐怕比亚迪股价涨到88元了,他那18亿元还没有买完…
二.在很多人心目中,“股神”巴菲特就像一般的基金经理一样,在市场上买卖股票赚钱。二三十年前的“股神”可能是这样,但现在投资股票已经不是他的主要活动。
在他的3720亿美元的资产中,只有约600亿美元投资在股票上(这里仅指到2011年初的数据)。单看这60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平均赚了差不多一倍,但也有失败的例子,如被减持了的康菲石油(2008年巴菲特在油价最高峰是摸顶购买的)。但有些人不知道,其他非“股票投资”的生意占巴菲特更大部分的资产,而由于这些非“股票投资”的生意大部分是巴菲特全资拥有。所以,一般人要跟着买也没有可能的,除非买他的“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把自己的生意分成以下几类:
1、保险;
3、受监管而资本密集的生意(包括刚收购的铁路营运的BNSF,电力和能源供应商MidAmerican Energy);
5、股票投资。
根据巴菲特自己的说法,金融产品是最小的业务,而保险业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主要的生意,也是过去增长的动力。
第一,买卖股票不是最重要的生意,而是买卖保险。巴菲特自己反复地说,保险业务吸引的地方是所谓的“float”(他自创的用词)。每次客户买保险时,客户是先付保费,往后的日子,如果有事件发生,公司才需要付保险金。一般来说,如果保费比保险金大,公司赚,相反便赔钱;就算打个平手,由于客户先付的保费,这些保费就像是免息贷款给公司一样,公司可以拿去投资再赚钱,而这个变相的“免息贷款”,就是巴菲特口中的“float”。但他警告,由于很多竞争对手进入这个行业,一般的保险公司为了这个“float”去减价争生意,就算有保费不足以偿还之后的保险金也在所不惜。
其实,一般的保险公司为了保守起见,会倾向于把大部分的“float”投资在一些保守的债券市场上,但是巴菲特的策略就相对进取很多。由于“float”是变相的“免息贷款”,一般保险公司通常是“买债还债”,但是巴菲特是“买股还债”(也可以说是“借钱买股”),股票的风险不单只比债券高,而且巴菲特所奉行的策略是“重鎚出击”而不是“分散风险”。因此,虽然巴菲特说他反对公司本身有太大的杠杆,但是他持有的保险公司,其营运本身就有一个颇大的杠杆成分。所以,一般人只知道巴菲特是“股神”,这只是了解他赚钱机器的一半,比较少人了解的另外一半是,巴菲特买股票的资金来源是借回来的,是透过“float”而来的“免息贷款”。
“借钱买股票”是一个高风险的策略,所以巴菲特也坦白地说,如果整体股市大跌,会对Berkshire的股东有重大的影响和使股本减值。但另一方面,巴老说,整体股市下跌对公司有利,这怎么解释呢?其实,这正是float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保费还会在未来的日子源源不绝地进来,虽然跌市会使现有的投资减值,但也有利巴老在市场上买便宜的股票,如果最终市场再次上升(除非美国股市出现日本股市的情况),新和旧的投资便可以水涨船高。
第二,如果保险是过去的动力,未来的动力是什么呢?
在增长期的时候,巴菲特的赚钱模式是“借钱买股票”,现在有了“新欢”,那就是他自己所定义的第三类生意(受监管而资本密集的生意)。他对这类公司的看法是:这类受监管的生意,使巴菲特可以“以本伤人”,利用他自己雄厚的资本,买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龙头企业,使巴菲特可以有稳定和长远的回报。巴老有足够的财政实力去买些一般人买不到的业务;这些垄断性的行业(一般是公共事业),虽然回报低,但可以透过本身的借贷(不用Berkshire上身),增加巴菲特投资这些公司的回报。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宏观赚钱的布局,从“借贷赚钱”的模式,慢慢转型到新套利交易的模式:锁定长远的资产回报(垄断性回报)和保险公司的长远债项,赚取其中的差价【赟注:香港很多的地产商如李嘉诚,就是用同一招数,地产赚了很多钱以后,便进军公共业务,用垄断性的收入去继续壮大自己。】
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到,巴菲特未来的盈利增长不会像过去一样高,原因不是单单因为Berkshire太大而难找投资项目,也是因为Berkshire赚钱的模式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虽然盈利增长较低,但这个套利的模式也有其好处,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用源源不绝的保费,投资在垄断性的公共事业上;以公共事业垄断性的回报,去偿还未来的保险金,这就是未来Berkshire可预期的长远回报。
这个套利模式是巴菲特的一个成功布局,为未来Berkshire打下一个“百年根基”。一旦这个布局完成,继任人未来工作便会相对轻松。“以保费养公共业务”这个布局,是巴菲特的一个创新模式,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能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去抄袭这个模式。
保险业的巨人AIG就是因为担保了不少复杂的金融产品而差点倒闭。Berkshire现在的总负债和担保是2320亿美元,相对于股本1500亿美元为高。2320亿美元是一个不算少的数目,但是从几年前,巴菲特收购了General
Re(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后的一些措施来看,他对一些太复杂的担保敬而远之。(文中主要观点引至“香港中文大学黄元山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