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目前2000点的一些基本情况
(2012-09-27 11:22:18)
标签:
财经资本充足率中国银行业低估股票 |
分类: 银行板块 |
近1年来,银行股并未像其它大多数个股一样出现30~50%以上的大跌,五大行中却有工行A股逆市上涨(加上分红),报收3.65元,说明什么呢?
第一次低估发生在2003年前后,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希望在境内外上市,由于当时的评价标准与定价权力掌握在国际知名投行与中介机构手中。一个银行几乎有几卡车的财务数据为国外中介机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中国银行业被普遍定义为处于"技术性破产"。
但是通过剥离注资上市与利差保护,中国银行业不仅摆脱了技术性破产的尴尬,还进入了总资产与利润增长最快的阶段。低价进入,银行股喂肥了国内外投资机构,从汇金到高盛,莫不如是。
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境内)达124.5万亿元,而2002年末银行业总资产(境内)仅23.7万亿元,总资产上升4倍以上,除了2004年增长14%之外,其他每年增速都在17%以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末的23.6%下降到1.77%;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仅有8家银行达标,增加至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71%。全行业利润总额在2011年底达到10412亿元人民币,而在2003年底仅为322.8亿元,增长超过32倍。
2007年与2011年是两个关键年份。银行总资产在2007年突破50万亿元,达到53.1万亿元;2011年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11.5万亿元。2007年托全球货币宽松、衍生品疯狂之福,与全球金融机构一起,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攀升:2005年5月,浦发银行每股低至6.7元左右,到2007年10月,每股高达59元左右。中国工商银行从2006年10月每股3.3元左右,上升到2007年的每股8.7元左右。
2012年上半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年度排行榜显示,中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占据了全球前十大市值银行的四席位置。
2003年到2011年中国银行业以规模取胜,托庇于政策红利,以利差为主要赢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投资扩大、不断增加的广义货币,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主要资信来自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