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的数学与数学家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史话 |
广中平佑 (H. Hironaka,日本菲尔兹奖数学家)说:“在数学里,分辨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不重要,知所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奇异点集化解问题是代数几何与复几何的大问题;由于问题太难,敢下手的数学家并不多。广中平佑从毕业后即全力攻关,1970年39岁时获得费尔兹奖。
http://ww4/thumbnail/70d004dbgw1divsr5jfisj.jpg
日本的数学家非常关注数学教育,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大数学家。小平邦彦(Kodaira Kunihiko)是日本三个费尔兹奖得主的第一位,代了个好头。这位爷爷亲自给中学生写的好几本教材曾是日本很多中学的教科书。他老人家给大学生写的教材(自己写的,不是助手学生代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包括下面的中文版。
http://ww4/thumbnail/70d004dbgw1diw8p4p9ogj.jpg
什么叫一流大学?野依良治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问:“到目前为止,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朝永、福井谦一、利根川进,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广中平佑、森重文,为何都是京都大学毕业的?”野依良治说,这可归因于京大的两大传统:基础重视、反骨精神;即尊重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和思想的独立性。
亚洲第一数学研究所?京都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Math Sciences, 简称RIMS)作为国家级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现已享有国际盛誉。在RIMS长期工作过的数学家有广中平佑(70年费尔兹奖),森重文(90年费尔兹奖),伊藤清(87年沃尔夫奖和06年高斯奖),佐藤干夫(03年沃尔夫奖)等。
东方费尔兹第一人:小平邦彦是二战日本快战败时出道的数学家。在本土渐成焦土,长子濒临死亡时他完成论文“Harmonic fields in Riemannian manifolds”并托美军带到美国发表;因而得到Weyl 赏识邀其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1954年获费尔兹奖。注意这位 Weyl也是我之前写的给国务院写信要陈省身的人
日本本土培养的费尔兹奖:由于前两位费尔兹得主热心培养中学生大学生,日本之后出了一批优秀数学家。代表人物森重文(MORI Shigefumi) 1978 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后先回老家任教于名古屋大学。1990年起任职京都RIMS数学所。他自80年代起因一连串关于三位多样体的研究, 影响了之后数十年代数几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