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写过几篇有关养老金的文章,主要是谈及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由于我国
实行的双轨制,计算方法不一样,两者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我一个同学,公务员编制,退休前的工资没我高,退休工资却比我稍高一点,经过十几年的调整,现在整整是我的三倍。
本篇话题只谈企业之间的差距,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上海地区企业养老金一般水平这几年都在八九千,明年估计要破万。在工龄等相同的同等条件下,几乎是我们这些十几年前退休的翻倍还不止。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这和社会平均工资有关,计算养老金时,社平工资占了很大一块,记得我退休时上一年的社平工资好像是两千左右,我的养老金在2000以上,略高于社平工资。据官方公布,2024年上海地区的社平工资已经达到了12000多。从数字上看,似乎上海的收入水平十几年间上涨了6倍,生活水平也应该提高6倍,其实非也,十几年前的2000与今天的12000,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加多少,主要是物价水平提高了,增加的钱应付通胀了。
那么问题来了,现时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把十几、二十几年前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固化在他们退休时的物价水平上,尽管每年象征性的有所谓十几连涨,以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谁都知道一个月增加的百把元能解决多少问题?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是降低了。
所以现在养老金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上,也逐步反应到了企业早退和晚退人员身上。根子在于设计人员的愚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