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小社会
(2025-01-21 10:57:12)分类: 癌症人生 |
在网上公布了去质子医院治疗的消息后,引来一片酸唧唧的跟帖,意思就说,能到这种地方去治病的都是有钱人,你们都是有钱人,我们普通人住不起。这话说的不错,质子医院与医保不挂钩,在里面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掏出来。做一个疗程,所有费用加起来就得35万到40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别人是不是有钱人,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不是,一个退休了十来年的企退人员,拿着不多的养老金,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我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去治病,我办不到。之所以我有能力去质子医院去,很大程度上是我之前购买了医疗保险,按照保险条例,质子医院的治疗费用可以报销百分大部分,我只要承担小部分,我掂掂分量,觉得还可以。
后来我发现,病友中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是买了商业保险,剩下几个基本上真的是有钱人,开公司、做生意的都有。
一位来自山东胶南县的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七十来岁,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农保,居然也住进来了。我曾经问过他,这钱谁出?他呵呵一笑,我儿子给我买了百万医疗保险。我问他得病前抽烟吗?抽,三天一包软华子,我顿时托住了下巴,三天七十多元,一个月就是七百多元,这钱哪来的?儿子闺女在青岛、上海做公务员,他们买的。
一位苏北靖江七十的老汉,怎么也不像有钱人,也住进来了,江西的、安徽的、湖北的、河南的、湖南的,有城里人,也有农村的,一层楼面,林林总总三十来号病人,真正自费付三十多万的我估计不会超过3个人。
每到中午和傍晚晚餐时间,备餐间里忙忙碌碌都是病人家属,有煮饭的,有炒菜的,也有煲汤的,很少有人吃医院食堂提供的饭菜,用他们的话说,菜价高得离谱不说,还不对胃口。不如自己买菜烧,既省钱又爽口。
病区就是一个小社会,隔三岔五就有出院的,于是也有入院进来的,第一天陌生,三天之后,把人家底都摸清了。备餐间更是女人扎堆的地方,什么消息都是从哪流出来。比如来自湖北十堰的一位男病人,妻子陪同照顾他,结果是病人从买菜到烹饪,一日三餐亲自下厨,妻子倒成了甩手掌柜,男病人以前是公务员,听说当过什么局长,妻子年轻貌美,这么一说便解释得通了。一位来自湖南永州的年轻人,是母亲陪着他来的,年轻人起初不说话,据说得了这病想不通,做母亲的不仅一日三餐,还得给孩子做思想工作,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年轻人走出了困局。还有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国画画家,很少出来,都是妻子前后左右打理,出院前,亲自画了一幅画表示对前台护士的关心和照顾。
奇怪的是,即便这么贵的收费,居然是一床难求,这里上午有人刚出院,下午立马就有新进来的,床位几乎都处于满员状态。马上就要过年了,年前一个月进来,百分百要在医院过年,问起他们,似乎都不在乎。
社会上得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不是什么好事。什么原因,值得有关部门和专家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