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
(2023-02-28 10:21:16)分类: 流淌岁月 |
早晨打开头条,两位公众人物昨日去世,一位是头顶耀眼光环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厉先生著作等身,但社会上褒贬不一,与我辈有云泥之差,不敢妄加评议。
另一位则是原上影厂著名导演李歇浦,曾导过《开天辟地》、《走出西柏坡》等电影。照理说,我与李歇浦是两条平行线,他从事的是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我则是一直窝在经济基础,根本没有相交的机会,但命运就是这么奇特,我竟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约是在1974年的夏季,我刚从部队复员,在一家工厂里做组织人事工作,一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瘦瘦的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手持一张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介绍信,看完介绍信,我才知道眼前的这位是上影厂的助理导演,名叫李歇浦,当时他也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我记住了这个名字。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借调我厂的一位工人李家骏,因为最近他们接到筹拍一部影片的任务,剧组里缺少一名美工。
说起李家骏,我刚进工厂时就有点奇怪,他高高的个子、戴副深度近视眼镜,背有点驼,但谈吐不俗,明显就是文化人,却在厂运输组做装卸工。几经打听才知道,他是按照当时市里的政策,从上层建筑下放到工厂企业“战高温”的,像他这样的情况,全上海至少有好几万人,从事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名曰出一身汗改造思想。这高温一战就是几年过去了,根本就没有回去的迹象,在厂里扎下了根。他原来就是上影厂的 美工,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能画十分传神的油画,每逢厂里需要大幅标语或宣传画时,就从装卸组调出来忙乎几天,完成后再回去。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上面对战高温的这批人政策开始松动,陆陆续续回到原单位,李家骏也调回到上影厂,我们之间还保持着联系,他说他与李歇浦还在一起工作,上影厂有意叫他出任制片主任,他还征求过我的意见,
一晃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与李家骏也失去了联系,他与李歇浦是同龄人,大我几岁,不知现在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