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日记(第八日)
(2022-04-10 10:54:38)分类: 流淌岁月 |
两次核酸检测的结果都未公布,加上医生基本上不与病员交流,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究竟恢复到了什么程度?根据我的分析,无非是三种结果,两次阴,不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就意味着你已经拿到了“释放证书”;一阴一阳,可能性也不大,最大的可能就是两次均是阳性,你还得老老实实地在此呆着,恢复的路程还很长,短期内复阴是指望不上了。结论似乎与官方宣传的“隔离7到10天即可恢复出院”口径不一样,但我释然,宣传的目的历来是需要鼓动人心的。
今天公布的昨日疫情,确诊病例1006例,无症状感染者23937例,无症状比上日再增加1328例,拐点还未到来。
像猪一样的一日三餐,然后就是睡,晚上睡,白天也睡,再剩下来的时间就是捧着手机不停地刷屏,这就是病员们的日常生活写照。
但是我很忙,几乎每个时间节点都安排得非常紧凑,早餐后看一会手机新闻,大致了解今天发生了哪些事,九点钟打开电脑开始写日记,加上思考、选材,千把字的日记也要用上个把小时,发上去以后就一边等待,一边浏览博友们的留言和答复,顺利时,文章会很快通过,不顺利会三番五次地修改。
午饭以后,稍稍休息一会,或在床上眯上十来分钟。再到个人中心阅读博友的文章,毕竟你不是名人,你不去看别人的,别人也不会来看你。
四点以后,开始另一项“工程”:整理日记。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了写不少文字,大约有数十万字,这几年已经编撰了三本集子。唯独还有一块一直没动,就是日记。日记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大多是出差、旅游期间写的见闻,缺乏连贯性,也没有文学的观赏性。但是抛弃又有点可惜,毕竟有五万字,字里行间无不反映了我的人生轨迹,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的变革,以及由变革带来的变化。以前在家的时候,忙于写字与画画,没有闲暇,现在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两全其美。
网上披露了上海虹口一位女士请快递小哥送菜给远在青浦的老父亲,快递小余接单后,一来一回整整花了七个小时,女士另外给了他200元小费,这本来是件正能量的事,但一经网上传播,女士却遭到了潮水般的网暴,几天以后,女士不堪忍受,丢下七岁的幼子,坠楼自尽。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说,活着已经不容易了,何必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别人,换作是你,未必做得比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