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老克勒轶事(5)
(2021-03-05 13:55:52)分类: 小说 |
饶是老克勒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也少不了胸口一阵发闷,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等情绪稍稍安定后,他意识到这些人说的绝对不是人话,但也不是不无道理,这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地方拆迁动作很大,钉子户被强迁的消息时有所闻。如果选择硬扛,双方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会输得很惨。丰富的阅历告诉他,必须借用其他的力量。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大学同学、现在担任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的刘君,在同济念书时,他和刘君是班里出名的学霸,但考试每每都是他领先刘君一个身位。毕业后,他去了大西北,刘则因为家庭有背景,留在了上海,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如今已经是局座了。
老克勒刚从西北回来时,刘君曾经找过他,希望他能加盟设计院,他看中的是他的能力和学识,当时老克勒正在股市上赚得风生水起,不在乎朝九晚五的机关工作,婉言拒绝了老同学的一番好意。
如今,他要借用刘君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了,在公家人眼里,就是一粒小小的肉眼都看不见的尘沙。
衡山路转弯角一爿小小的咖啡馆,老克勒悠闲地端着一杯蓝山咖啡,和老板娘聊着天。
刘君夹着公文包匆匆赶来了,落座后,笑嘻嘻地问,是不是动摇了?就一句话的事。面对老同学,老克勒故布疑阵,说,你不是要我来吗?咱们做个交易,如何?
什么交易?
老克勒说明来意,抿了一口咖啡,说,只要你能帮我办好这件事,任你差遣。说完,从随身带来的皮包里取出一叠文件。
刘君一份份看过去,看完最后一份,惊喜地说,天哪,这是一颗蒙尘的遗珠!邬达克在上海有不少作品,都在我们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他早期的作品,同泰坊弥补了这个缺陷,太令人兴奋了!我们设计院里虽然保留有原工部局遗留下来的上海滩最全的历史建筑物资料,唯独没有它。
资料里有盖着大清上海道衙门关防大红印戳的房契,有邬达克的同泰坊完整的设计图纸,这些东西在同泰坊除了老克勒家,绝无第二份。老克勒读中学时就接触过,他被那些五花八门的线条和精巧的设计方案迷恋过,说实话,这个方案即便是拿到现在也不过时,遑论是一百多年前了。老克勒当初高考选择同济,多少受到了邬达克的影响。
刘君立起身来,对老克勒说,老同学,这件事我管定了,资料暂且借我一用,我会通过正常的途径向上反映,然后狡黠地对老克勒一笑,说,希望你别忘记今天的诺言。老克勒也正色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老克勒不再过问,还是白天在股市,只是晚上不再上麻将桌了,一来他要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二来嘛,宝凤也歇手了。
拆迁组的人再也没有来过。
直到有一天,同泰坊的居民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拆迁小组悄悄地撤走了,大门口的那个石灰水刷的大大的“拆”字被其他涂料遮没了。签过字的人家终于明白,手里的那份《协议书》成了一张废纸!
又过了一段时间,同泰坊来了几个人,在弄堂口钉了一块铜牌:《重点历史保护建筑》。
拆迁风波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平息了,谁也不知道其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同泰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老克勒兑现诺言,去了刘君的城市规划设计院上班。
多年后,儿女们成家后各自离开了同泰坊,他们劝老克勒跟他们一起过,老克勒执意不肯,他说,同泰坊是我们李家的根,里面有你们爷爷、太爷爷、祖爷爷的气息,住在这里心里安稳。
又过了很多年,老克勒老了,连走路也有些蹒跚了。午饭后,他换了一套米黄色的西装,系好领带,在上衣袋里插了一方折叠成白玉兰花型的紫酱红手帕,用木梳理顺没有几根花白发丝的头发,穿得山青水绿的老伴挽着他的臂弯,走出同泰坊。他今天和刘君约好了,两对老夫妇到衡山路咖啡馆喝蓝山咖啡。
暮秋的节气,太阳光已经不再炽热,暖洋洋地照射在两位老人的身上,引来路人的啧啧羡慕。
也许再过多少年,老克勒终将会离开同泰坊,那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
但是同泰坊还在,同泰坊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