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老克勒轶事(1)
(2021-02-02 14:33:19)分类: 小说 |
在同泰坊,要论起谁家是坊里最早的住户,老克勒若说是第二,绝对没有人敢称是第一。
老克勒这个叫法,独属上海这座城市的,别无分店。据说最早是从英语“color”(色彩)这个词演变过来的,是有严格定义的,特指的是曾经生长在旧社会十里洋场的公子哥儿,社会上有层次,生活上懂得享受。这个群体的人数本来就极少,随着时光的流逝,走着走着有些人就没了。
同泰坊的老克勒姓李,祖籍安徽,祖上与晚清重臣中堂大人同宗。同治元年,太平军从江南一直打到上海,欲与小刀会会合,夺取上海城。中堂大人奉命回乡组建淮军,老克勒先祖随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仗凶悍不畏死,抡起鬼头刀上下翻飞,杀人无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好几次,浑身上下布满了狰狞的伤疤。因战功卓著,加上同乡同宗中堂大人的提携,论功行赏时,得赐黄马褂,领将军衔。
后来,李中堂在洋枪队的帮助下,击败太平军,保住了上海,得到上海商界不少馈赠,后来又有同治爷的奖赏。李不贪财,他用这笔钱在上海繁华地段置了一块地,请洋人设计师邬达克画好图纸,用最好的木料和灰浆,造了同泰坊,取意同治国泰民安。淮军中凡有战功的军官都分得一套。
做到将军的老克勒先祖,在同泰坊没享受几年,便老伤复发一命呜呼了。据说先祖杀人太多,临死前突然良心发现,有所忏悔,留下遗训:后人学文经商皆可,一律不准从军从政。再后来,人世沧桑,朝代更迭,城头大王旗变幻不停,做官的像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同泰坊也进进出出换了不少住户,唯有老克勒一家纹丝不动,均得益于先祖的遗训。
传到老克勒父亲,被他老爹送到西洋去学洋文。几年后学成归来,遵从祖训,在一洋行任高级职员,老克勒出生的时候,正逢抗战结束。
上海孤岛期间,尽管日本人当政,但洋行的生意丝毫没受影响,老克勒老爹赚得盆满钵满。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派来接收大员,将外国洋行驱逐出境。老克勒老爹便失去了工作,不过他不急,家里的那点“底子”足够他阔绰的用上十年八年的。那几年中,老克勒跟着老爹在十里洋场四处吃喝玩乐,小小年纪,上海滩什么知名的去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解放后,在划成分时,老克勒爹因祸得福,活脱脱就是余华笔下的福贵一个翻版,但他比福贵幸运得多,福贵是真穷,穷得连自家的房子都卖了,他是假穷,照旧住在同泰坊,活得滋滋润润的。按照当时的政策,抗战胜利后他便失业了,连续四年没有经济收入,一个富得流油的人家,被划为城市贫民。政府还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进了一所中学做英语老师。老克勒爹的英语是正宗的美式英语,发音纯正,教学态度好,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一切变化都是在那年的夏天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