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蛰居者的阅读与思考

标签:
教育 |
草房子蛰居者的阅读与思考
岳亚军

有幸参加拉萨市教育局于6月15-16日举办的首届“教育阅读节”高峰论坛。本次活动是由拉萨市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以“致敬经典,眺望美的教育”为主题,作为构建“书香拉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公益活动。在这次高峰论坛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福建策划部主任和我分别作了题为《阅读:从致用,走向致美和致在》《不断发现自己的旅程》和《让优秀的学校文化滋养生命的成长——回归学校的教育阅读》的专题讲座。
汲教授并没有从宏观的概念上阐述读书的重要,而是在対当前教育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育的实践,从学术的角度,提出了达到理想的阅读致用、致美和致在的具体方法。案例生动,对教育研究者如何阅读特别有指导意义。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报告属于高端引领。作为独立的教育研究者,朱永通老师从“认识自己,建设自己,超越自己”三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老师似乎特别想寻找解决这样世界一大难题——“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朱老师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经典的过程。朱老师期待无论是从传统的典籍中,还是从西方的宗教教义中,只有通过经典的阅读,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也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建设自己,真正实现超越自己的蜕变。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报告属于智慧的引领,它用智慧点燃广大阅读者思想火花。
聆听学术大咖的报告,确实有一种沐浴春光,自由驰骋的惬意,虽也常有自己视野狭隘之感,但每次都有收益。在听完两个大咖的报告后,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如果汲教授是从大学教授的视角和我们交流了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怎样阅读;那么朱老师用独立研究者眼睛向我们交流了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两位老师站位高,视野广,学识渊博,实在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和两位大咖相比,我只是一位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犹如一个赤足走在田埂上的下里巴人,住在似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里(我想我以后可以称自己为“草房子的蛰居者”了),草根的阅读和研究视野也就自己坚守着的一亩三分田那么宽,那么长,身上散发的也尽是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所以我和大家交流教育阅读的话题,就会起点地、视野窄,一定会带着青草和泥土气息。但能和大咖共谈教育阅读的机会,我就一定得把泥土和草根的芬芳带个大家,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我的讲座,从学校的教育阅读视角切入,表达了我对学校教育阅读的理解。学校教育阅读,首要是书本的阅读和经典的阅读,但绝对不局限于文本书籍的阅读。对于学校来说,教育阅读更多的包涵对发生身边的教育故事的阅读;对新时代学生内在心向和表现特征的阅读,也就是要特别重视对人的阅读,包括教师的,学生的。教师教育阅读的顺序是,先读人读事,读事悟理,明理悟道。学校教育阅读的方式时:在教育问题求解遇到困难时,当教育审美需要提升时,当教育专业提升需要奠基时……请不要以为这是功利的阅读,我要表达的是,没有功利阅读的成功,就不会有自己的精神阅读。其实话还可以反过来讲,在所谓的精神阅读中,未必没有功利的因子。学生的阅读,学科课程的阅读是规定性的,也是基础性的,所以一定首选的;学生的拓展阅读是选择性的,是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的;学生阅读还可以是创造性的阅读,在这里我们姑姐可以将其狭隘地理解为科技阅读。我们有些学校的阅读社团偏向人文,我们的阅读需要补上科技阅读这一课。
回归学校的阅读,从拓展性阅读的角度分析,可以多思考进行跨学科阅读,从基础性的阅读来说,更要结合学科教学文本进行项目主题式学习。
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