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教学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践探索之一

标签:
教育 |
单元主题教学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践探索之一
——《景物描写:最美校园》听课札记
岳亚军
2019年9月3日,聆听了黄婉莉老师的一节课,课题为《景物描写:最美校园》,教学过程如下:
一、明确学习任务
1.
2.
3.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巡视。
三、全班展示
展示一
生评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描写细致
生评2.按照一定的顺序
生评3.运用修辞,活灵活现
自我评价:用了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校园优美的环境
生评1:以小见大
生评2:描写生动 观察细致
教师引导评价:调动多种感官

生评1::写出了自己对泰山石的理解
生评2:语言优美
生评3:移步换景的手法
老师引导评价:虚实
生评1:导游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生评2:学以致用
生评3:对比手法
下课时间将至,未能充分展开评价
黄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基于预学习之后,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指导型课堂,是属于目前课堂教学形态中的高层次形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彰显,学生在场学习的行为参与度非常高(在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推动课堂教学进程,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多样,有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和教师的引评,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真学)。
这堂课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改革的勇气,二是任务驱动下学生的预学习。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在以下的几个问题上进行反思改进,课堂学习效果将进一步提高。
第一,让技术支持学生文本的展示交流、讨论和评价。这里的技术不是教学技术,而是现代每天技术。在全班展示交流过程中,可以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红笔画出自己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地方,这一定比仅仅让学生朗读交流好,文本作用于听觉的特点瞬间性和点状性,如果用视听同步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回视文本进行全面思考分析;评价的同学可以上台结合文本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以避免评价的主观性。(这就是如何让每一个学习过程有效的思考)
第二,展示交流的对象和数量
这堂课共有5个小组的5位同学进行了展示交流,其中四个小组是推荐交流,一个小组是自荐交流,基本上都是写得比较好的同学上台交流。尽管交流的数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原则上不要超过4组,而且交流的对象需要教师选择。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2组写得好的,1组写得中等的,1组写得较差的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差异,也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找到后续教学的起点,能有意识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第三,教师的课堂总结和提升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最后一定给自己留5-8分钟时间进行总结和提升,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学生自主的交流和讨论是萝卜烧萝卜,只有萝卜味道,如果加入肉烧萝卜就能成为美味佳肴。老师的总结是在萝卜烧萝卜过程之中加肉,就有可能是这道菜更有味道,也可能使这道菜的品质提升。在这节课的学生展示交流中,学生的评价局限性比较大,集中体现在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文章结构等写作的技能上,在写作的其他方面涉及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涉及。例如学生的选材单一问题,情感的多样表达问题,写作角度的独特问题。如果教师能在最后结束时总结提炼,指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例如学生选材的单一问题,主要是观察不到位的问题,之所以不到位,是因为学生没有带着情感去观察。写景文章,有时情由景生,有时景随情迁,有时景情交融,观察一定离不开作者的情感的,这些分析能让学生在后续的文本学习中引起主意,能借鉴名家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2019年9月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