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哪些准备?
(2019-02-21 10:11:08)
标签:
教育 |
学会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哪些准备?
——在学会思维教学改革研究工程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的发言提纲
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练就了我冷静而理性地应对任何疾风骤雨式的或者是所谓前瞻式而妄顾现实状况的教育变革。但是我对我们钟楼课堂教学以“学会思维”为内容改革非常认同,也在积极的学习和思考。从自然界的角度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就是人的生命和尊严。现实的教育,我们呼唤让课堂换发生命的活力,但是我们许多教育人没思想,我们的课堂没思维。让学生学会思维已经需要得到我们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了。
一、
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正朝我们扑面而来。核心素养的国家表达:“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核心素养的专家表达: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一综合性品质的养成,首先表现在个体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求索的精神上。因为只有有了一种对知识积极求索的态度,才能积蓄探究科学知识,才能形成改善生活的力量。第二是表现在灵活的认知策略与行动效率上。独特的认知策略,使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是简单的记忆信息或积累经验,而是一种结构化、程序化的意义建构,它使知识“活”起来,也提高行动效率。第三是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认知。有了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认知,才有知识的网络化和结构化,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顺畅程度。第四是敏锐的洞察力与良好的心智模式,这也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对目前课堂教学问题的清醒认识
对传统的误解:凡是传统的都是不好的,这需要我们的辩证思维。但目前课堂教学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游离于心灵之外,未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借用罗杰斯的话说,课堂教学大多“发生在学生的脖子以上”,难以触发学生的深层兴趣、情感和思维,课堂因此丧失了生命活力,学生自然难以获得知识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二是停留于教材层面,很少深入知识的内核。课堂教学大多蜕变为符号形式的教学,窄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和迷恋于知识要点的教学,较少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把握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结构。三是专注于知识获得,难有活学活用。课堂教学大多奉行的是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较少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展开学习,学生自然难有深切的体验、深入的思考、深透的理解和灵魂运用,因而难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 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上个世纪末,一个法国教育家作了一个预言:21世纪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让老师闭上他的嘴。当时也许不以为然,现在省悟:这老头——厉害!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把老师讲得好坏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第二,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三,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合作?……
第四,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认识不足,认为自己讲得很清楚,学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了,而一旦出现差异,经常缺少必要的对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真正有质量的学习,一定触及学生的心灵,一定是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一定是在特定情境中问题解决的学习。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形态,我们必须强势推进学会思维的课堂教学架构,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活动载体下的问题解决为要素,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思维,发展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要将书本知识改造为等待学生去解决的问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大多是知识掌握型和习题型,真正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精妙和巧妙。即设计出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有效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和触发学生情趣、情感和思维;二是鲜活和灵活,即设计出尽量真实且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三是综合和整合,即设计出能统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问题。
三、认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勇于变革实践
加拿大教育改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认为:“我们需要一张不同的处方,以抓住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到达另一个山头。一句话,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约尔曾说过:“我们要接受的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将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面对形成我们世界的特点的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变化的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换一种说法,就是要引导我们的教师面对学校发展困难的现状,有一种勇于改变,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四、在解决现实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学会思维”课堂的转型——以1-2点为抓手
北京师范大学赵国庆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创了以“积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三大导向、“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和高效思维自动化”为三大阶段的思维训练理论框架,形成了适合不同认识发展阶段的思维训练体系和思维训练课程,出版了思维教学领域的专著和教材,让思维训练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成为可操作的方法,促进师生学习力的提升。我们的研究,能抓住1-2点,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研究就可以了。
2019年2月2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