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皮皮的敏感期
(2010-10-08 21:35:24)
标签:
皮皮北京卡卡皮卡敏感期 |
分类: 成长日记 |
皮皮自从当上真正的哥哥,我想皮皮同学自己也在经历一场内心的战斗。这次,他真得发现妈妈和爸爸不是自己独有的,从卡卡出生的那刻起,他必须把自己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卡卡一起分享。或许,这个过程对皮皮来说有些痛苦,但到目前为止,皮皮同学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妒忌心,这点我和皮卡爹还是很欣慰的。但没表现出来不代表皮皮没有这方面的苦恼。
这几天,来看卡卡的人不少,给卡卡带来礼物的人也不少。每次有人来看卡卡的时候,皮皮总是非常热情地而且可以说是相当隆重地推出自己的弟弟。别人端详卡卡,皮皮也要站在一边听着。其实我个人潜意识里希望来看卡卡的人能够想到我们的皮皮,也能够给皮皮带点礼物,祝贺他当上了哥哥。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会刻意这么做;即使看到我们可爱的皮皮时,他们所询问的也是关于卡卡的事情,或者是叮嘱皮皮要学会照顾卡卡之类的话。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和皮卡爸总是替我们的皮皮打抱不平。
好在皮卡爹和我都比较注意这一方面,在卡卡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准备好了礼物送给皮皮,祝贺他晋级为哥哥。皮卡爹在卡卡出生前就和我商量好,将来卡卡出生了,我们也不能因为照顾小的,就忘了大的;要是我看着卡卡,皮卡爹就负责照顾皮皮,总之,不能让皮皮有失落感。到目前为止,皮卡爹做的比我好。皮皮所有的业务,皮卡爹都包了。上学,放学,练拳,和小朋友一起玩,皮卡爹是认认真真地履行自己的诺言。甚至每天晚上睡觉,皮卡爹都要哄着我们的大宝贝皮皮睡觉,因为我要陪卡卡睡觉。呵呵~~~真不知皮卡爹回北京后,谁来顶替他的位置?皮皮会不会到那时才有严重的失落感呢?
我想现在是皮皮的敏感期,处理好了皮皮会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哥哥,会帮我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处理不好,会伤害皮皮的极其敏感的心灵。看来我要好好准备一下,在照顾卡卡的同时,呵护我们的大宝贝,即让他有当哥哥的自豪感,也让他有种心甘情愿照顾弟弟的责任感;任重而道远哪!
還記得老二Jerry出生當天,自己的弟弟由於工作繁忙,使用手機簡訊跟我道賀,內容猶言在耳:「恭喜你得二子,要提醒您不要因為已經有了Shawn,就忽略了對老二的關懷喔,對於他叔叔會更加疼愛的,因為叔叔同樣是老二,哈哈!」沒想到老二甫出世,一段短短的賀詞就給了我深深的警惕;
我當時一直在想,這個「哈哈!」會不會其實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苦笑...
在第1045期《商業週刊》提出名為「排行教養學」的封面故事;個人覺得商週的文章越來越好,近幾年大概每個月會有一次跟教養、教育相關的主題,從商管領域的分析與批判角度來看教育這檔事,總覺得有完全不一樣的收穫與感想。這次的「排行教養學」若干內容我相當認同,也受教不少,文中將排行分為老大(包含功能性老大,如華人社會中的長男)、居中者(統稱老二)、與老么,雖然從理工的角度來看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數字並不中肯(例如美國企業領導人43%是排行老大,但是文中並無分析全部的美國人中,有多少人是排行老大,會不會也許正好也是43%?),但許多的見解與建議還蠻值得身為父母的我們學習的:
(1)「承平老大,亂世老二」
「父母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老大養,每種排行其實各有其優點」文中提出由於「家庭利基」驅異發展的觀念,孩子會採取不同的策略吸引父母注意,因此培養出不同的人格特質:
排行老大 -
多半智力、責任感、自信心較高,習慣「收斂思考」,喜歡從差異中找到唯一、固定的解答,傾向捍衛權威。若教養不當容易成為「沮喪的完美主義者」
排行老二 -
由於易受忽略,形成旁觀者的角色,較有思考空間並往外尋求認同,並具有較佳的社交協調能力與適應力;「驅異思考」是非老大排行的特質,每一件事包括興趣、態度、認知模式,都在找出不同於老大的特色。若教養不當容易成為「自卑為被燙傷的孩子」
排行老么 -
亂中打天下,由於較少包袱,因此沒有顧忌、創意較佳,並具有冒險精神,以平反一般對老么刻板之嬌縱印象。若教養不當容易成為「永遠需要被保護的老么」
(2)避開排行教養的六大陷阱
為了公平,你只好買一樣的玩具給不同的孩子嗎?你錯了,每個孩子的需要、感受不同,即使你無所不用其極的做到「形式公平」,在孩子的眼中,還是不公平。因此文中提出六大排行教養的陷阱:
老大退讓的陷阱 - 總是要求老大禮讓弟妹,將造成老大心理不平衡。
代理父母的陷阱 -
口頭上要求老大照顧弟妹,正強迫一個孩子當現成保姆;老大並沒有義務要照顧你的小孩。
忽略老二的陷阱 - 總沒注意居中沈默的老二,將使得居中者更加沈默,不易吐露心聲。
偏愛老么的陷阱 - 家事由哥哥先做,養成老么逃避家事與恃寵而嬌的個性。
善意比較的陷阱 - 孩子間的比較,成為衡量孩子的單一標準,侷限孩子多元化發展。
認同自己排行的陷阱 -
身為老大(或其他排行)的父母,總是讚賞跟你相同排行的孩子,是父母易犯的陷阱,將讓你對孩子的觀察產生偏誤。
(3)建立單獨相處的教養模式
子女無可避免的會資源爭奪,父母應該建立與孩子單獨相處的關係,甚至是一對一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專屬於他、獨特的愛。自己孩子雖小,但家庭氣氛上已經有這樣的感覺;平常給Shawn說故事時,我們也會鼓勵甫滿一歲的老二Jerry一起聽,然而得到的結果多半是不專心走開,急著自己翻閱書本,破壞共讀過程;無獨有偶我單獨與Jerry互動講故事書,他卻變成異常地專心,我們感覺到,Jerry並不想「加入」我們,而是想「獨享」聽故事的樂趣。文中提出單獨相處教養的三個步驟:
營造對談的環境 -
越早越好,以免太大不習慣對談產生尷尬;藉由午茶時段,甚至與孩子獨自外出咖啡館、郊外旅遊、公園等;黃金時期為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
挪出單獨相處的時光 -
也許是開車回家多繞幾圈在車上對談、陪同散步上學、甚至利用書信對談等,總是可以挪出單獨相處的機會。
高品質溝通 -
一、事前情資蒐集(瞭解孩子的生活周遭與困擾);二、相處不下指導棋(不急著告訴困擾的解決方法,而是嘗試感同身受);三、耐心。
對於這次的主題,商週網站還舉行一個頗為有趣的活動:老大說故事!
爸爸將藉此警惕個人的性格盲點,以及跟孩子相處時,盡可能避免上述教養陷阱,適性發展,其中覺得培養單獨相處的教養模式最為關鍵!願與天底下父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