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皮皮
皮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18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皮在泉州2

(2009-06-08 08:41:18)
标签:

泉州游记

育儿

分类: 家在旅途

继续随着皮皮,悠闲地逛一下泉州古城吧!

 

皮皮在泉州2

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观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皮皮在泉州2

洛阳桥下的海河交汇处:如石林般矗立的是养海蛎的石头。

 

皮皮在泉州2

泉州的古迹少不了巨石和榕树,皮皮所攀的巨石记载了修桥的年代。

 

皮皮在泉州2

又见榕树!桥上的老妇人是典型的闽南装扮,想当年姥姥来山东的时候,奇异的服饰吸引了相当多人的眼球!

 

皮皮在泉州2

知道皮皮在哪吗?在施琅将军的后花园里!!以前的将军的后花园变成现在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皮皮抓住长长的榕树根,比比谁的力气大!

 

皮皮在泉州2

施琅将军花园的这颗老榕树也有百年历史了。

 

皮皮在泉州2

皮皮所在的小巷可是典型的闽南小巷,窄窄的,却别有一番风情。

 

皮皮在泉州2

这是泉州的海船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海船模型,此外还有中国历史上近乎所有地域,各个年代的船的模型。

 

皮皮在泉州2

皮皮后面背景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模型和航海图了。

 

皮皮在泉州2

承天寺里的石龟,泉州的古迹非常和谐的遍布在泉州人的各个生活中,相传承天寺里有99个井,但是我们没找到,倒是有很多的石龟!在这里,小孩老人悠闲的置身于历史的遗迹中,一切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皮皮在泉州2

开元寺的古榕树!苍劲有力的根,像是孩子的冒险天堂!

 

皮皮在泉州2

开元寺--桑莲古迹,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记述了在 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皮皮在泉州2

泉州的多元文化还表现在姐弟俩身后的开元寺大雄宝殿上。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皮皮在泉州2

皮皮身后的古塔是泉州的标志:东西塔之东塔。小时候来泉州的时候,我还可以到塔上看看泉州城,现在已经不让游客进去了。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 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 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 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此外,与东塔遥遥相望地是西塔。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甜心宝贝
后一篇:周末皮皮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