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长途骑行之语言和安全功略(ZT
(2012-09-01 18:08:11)
标签:
自行车骑行乐活旅行功略 |
分类: 自行车 |
一,语言
1、掌握英语的必要性
这篇内容本来打算放在最后面写,但是鉴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骑出国门,所以就提到前面随便聊聊。
我第一次出国骑行是去的老挝,没想到就遇到了现在在Biketo上大名鼎鼎的悍猫,非常荣幸。不过说实话那时候,虽然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但是骑出国门的中国人真的很少。
后来在路上慢慢的听说了许多国人骑出国门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个月前不久,我微博上接到了一条留言,问我是不是在亚利桑那州的某某人家住过?留言的妹妹说,她刚从那人家骑走,而那家人加上我已经接待过了三个中国人,第二位也是Biketo大名鼎鼎在美洲骑行的不羁兄台。
其实很多中国骑行者都想去外国骑行的,但受于护照、消费、现实等诸多压力都没有成型,这些困扰中国骑行者的问题我之后的文章慢慢像大家说明如何解决,这里先针对中国人出国的最大压力:语言做一番蛋逼陈述。
首先给大家一个激励的话:出了国门后多数面对的人可能都是比你英语水平差的人!比如你会遇到鼻音超级浓重的法国人、R和L不分的日本人、发音硬硬的德国人、手语比说话表达还明白的意大利人……
其实英语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母语,而中国人的英语教育水平是要比我们想象的高的很多!几年前我的朋友法国骑行者Seb骑到北京后非常感叹说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小朋友,最让他震惊的是很多连衣服都破破烂烂的穷乡僻壤的孩子居然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但他又提到了另一个问题,他说他能感觉到这些孩子听懂他在说什么,但是他们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对他傻笑。这可能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比较内敛的原因造成的,但只要你敢于说出来,事情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出门在外的英语说实话非常的简单,如果只会英语单词那就足够了,你可能把“她”说成He,把“他”说成She,但不会有人在乎你说的是“她”还是“他”,你只要表达清楚自己要找谁、想干谁就足矣,重要的是你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举个简单的中文例子,下面这个照片是我在老挝的郞南塔拍的,没有语法、一堆错字,但是你是不是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商店可以上网和打国际长途。
2,掌握目的地国的小语种
(1)、常用语
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国家来说,要掌握简单的你好、谢谢、再见等,会让你新认识的朋友对你产生好感并会乐于帮助你!
(2)、脏话!
除了寒暄、客套的敬语外,其实在旅行途中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小语种的脏话,如操、妈的、SB……这些话是网上或者字典都查不到的,而掌握这些话有两点好处。
a:
其实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说话时都一样,或多或少的带上些脏话,而有些脏话已经是变成了语气词,就像北京话里的“你丫”一样,并不是我想揍你时才说“你丫”,反而非常要好的朋友加上个脏话会倍感亲切。而对于出门在外身在异乡的你遇到的当地人也有很多类似的用语,举个不是脏话的例子,法语中谢谢是Merci,但现在的巴黎青年人有时候会说Cimer,把后面的音放在前面,就如同汉语年轻人把“我”说成“偶”、把“是”说成“素”一样,如果一个外国人对你说“偶素老毛子”,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特别有意思?相反亦然。
b:
其实还是和安全联系在一起,在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多人仇视华人的,你可能会在路上无缘无故的被骂上一句,那时候如果你懂当地的脏话你就明白他是在骂你,但如果你不懂以为是在向你问好,那可能就会惹来麻烦。所以脏话一定要懂一点,至少要听得懂!
3,自行车英语
最后介绍下关于自行车及相关用得着的英语单词,如果车坏在了异国他乡,想尽快得到维修或者找配件都是十分有用的。
(1)、自行车装备翻译
车座:Saddle
车把:Handle
座杆:Seat post
座管:Seat tube
车架:Frame
上车架:Top tube
下车架:Down tube
刹车:Brake
V刹:V-brakes
碟刹:Disc brakes
把力:Stem
车轴:Hub
变速器:Derailleur、Shifter(前变速:Front derailleur;后变速:Rear derailleur)
变速齿轮:Cassette(7速变速:7-speed
cassette)
前货架:Front rack
后货架:Rear rack
驮包:Pannier(s)
脚蹬:Pedal
链条:chain
牙盘:Chainrings
后上叉:Seat stay
后下叉:Chain stay
水壶架:Bottle cage(s)
车轮:Wheel(s)
车圈:Rim(s)
外胎:Tire(Tyre)
内胎:Inner tube
折叠胎:Folding tire(s)
车条:Spoke(s)
挡泥板:Fender
车线:Cable
(2)其他相关翻译:
骑行:Cycling、Bicycling、Biking、Pedaling
骑行者:Cyclist(s)、Bicyclist(s)、Biker(s)(美语Biker多指摩托车手)
山地车:Mountain bike
旅行车:Touring bike
趟车:Recumbent
双人自行车:Tandem
折叠车:Folding bike
拿大龙(校正车圈):Wheel truing
拧紧辐条:Tighten spokes
工具箱:Toolkit
拖车:Trailer
头盔:Helmet
手套:Gloves
气筒:Pump
胶水:Glue
柏油路:Paved road
顺风:Tailwind
逆风:Headwind
公里:Kilometer
英里:Mile
海拔:Elevation
米:Meter
英尺:Feet
摄氏度:Celsius
华氏度:Fahrenheit
边境:Border
签证:Visa
落地签:On arrival visa
露营:Camping
帐篷:Tent
地钉:Peg、stake
防潮垫:Sleeping pad
充气防潮垫:Air mattress
睡袋:Sleeping bag
炉子:Stove
锅:Pot、pan
羽绒服:Down jacket
防水:Waterproof
净水器:Water filter
背包:Backpack
托运:Transporting
二,长途骑行之安全篇
1、骑行安全
(1)、头盔
虽然我很多时候都不带头盔,但是不得不说头盔对于骑行安全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只能用一次,但是肯定会是救命的。
(2)、尾灯
中国人骑行最忽略的行车安全可能就是尾灯,在瑞士我因为没有尾灯而被警察拦下来说不能骑了,只能推着走。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自行车尾灯,没有的话晚上是不能上路的,据说有的国家苛刻到了尾灯不能是闪频的,必须常亮那种,因为会晃到后面的汽车。所以在发达国家骑行出于法律要求是必须加尾灯的。当然加了尾灯对于夜间骑行确实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这次我们三辆车都装了尾灯,由于我骑得比较慢,有时候落下他们1公里,在晚上一公里外都能清楚的看到一个红点,所以对于汽车司机来说警示的提前量很足。
(3)、电筒
2、自然环境
(1)、地质灾害
塌方、碎石路段一定要带上头盔,就算是一小块石头从山崖上落下被砸到也不是小事。
(2)、露营地选择
很多时候需要在野外露营,如果不是成熟的露营地就一定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是不是会有坠石?有没有大型动物的爪印、粪便?会不会下雨积水?树下面的话会被劈死?
3、人为因素
(1)、文化异同
出门在外尤其是国外,最大存在危险的隐患可能来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就如同去清真馆子点大肉,当然我们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但是有些错误可能是意识不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09年初在美国骑行时遇到了一对骑双人自行车来自阿拉斯加的小夫妇,他们给我讲了一个在路上犯过的最严重的错误,给那时刚到美国的我提了一个不小的醒。他们说有一天晚上实在骑不到下一个城镇了,就随便找了一个地方露营,可谁知大半夜被一位估计90岁的老太太用枪指着轰走了,十分的狼狈。在美国枪是合法化的、土地是私有的,如果不知道进入了别人家的领地,那主人完全有权力开枪,所以他们说老太太真的已经很“客气”了。身为美国人的夫妇都犯了这等错误,所以身在异乡的骑行者肯定经常会犯一些自己觉得没有什么的错误,但有可能却招来不小的麻烦。
(2)、抢劫
其实一般不是被逼急了的劫匪是不会很骑自行车的人过不去的,降低被抢几率其实很简单,就是低调些,霸气不要侧漏出来,驮包、自行车有点土、脏一些不是坏事,有钱也要装着没钱。
但分被抢了也不要慌张,一定要机灵些,比如多和罪犯周旋下,说说话,可以记住罪犯的口音,记住罪犯的体貌特征等为之后报案尽快找回损失做好准备。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把损失化到最小的下下策,比如我刚才说的Kendon在伊朗只损失了10美元,但他形容说当时罪犯是拿着刀子抢劫的,他是怎么做到的?Kendon多年在外很有经验,一直在把包里放着零钱,当有人抢他时就把那里的10美元给他了事。而这种抢劫的小罪犯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预期,有点小便宜占基本上都会走了,毕竟自己做贼心虚,不希望太长时间纠缠在一起等警察来。
不知大家出门会不会有贴身的那种腰包,非常薄的那种,户外店都有卖的。我每次出去都会带,护照、卡、大面值现金都放在里面,只要罪犯没有搜身就很难发现,一般来说他们也没时间搜身。
最后要说的就是一定不要动武,即便对自己的武功很有信心,毕竟人家是当地人,你拿出了刀,人家拿出枪,就算吓走了小毛贼,说不定一会儿小毛贼会带更多的人来“报仇”,得不偿失了。
4、保险 有能力的话还是应该买份保险,BIKETO就有卖自行车旅行保险的,就不多说了。
|
(本文由长途骑行经验丰富的网友“小明不死”整理!)
前一篇:西双版纳也有极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