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滇自行车赛可“环云南”(ZT
(2011-07-28 21:02:12)
标签:
陈孟林云南环法自行车赛体育赛事环滇环云南自行车体育产业旅游杂谈 |
分类: 自行车 |
云南暂不宜承办大型赛事
“云南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应该是打造高原训练基地,而不是追逐承办大型赛事。但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优缺点,云南可以承办一些单项性的体育赛事。”
“毫无疑问,体育赛事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体育赛事引发对投资、旅游、商贸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和带动举办地旅游业和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娱乐、购物、通讯、广告、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牵动效应,成为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陈孟林看来,以体育赛事为载体来推动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承办体育赛事必须结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陈孟林认为,从目前来看,云南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适宜承办大型赛事,“无论是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云南都还不具备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条件;就算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昆明,也因为地处高原的独特区域环境,对承办赛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陈孟林认为,云南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应该是打造高原训练基地,而不是追逐承办大型赛事。“事物都是两方面的,云南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环境可能对云南承办大型赛事有所制约,但同时又使云南具备了打造‘高原训练圣地’的可能性。至于举办体育赛事,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优缺点,我觉得云南可以承办一些单项性的体育赛事,例如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
“环滇”概念应扩至“环云南”
“地域范围扩大之后,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的特点会更加突出,选手可以在比赛中穿越不同种类的立体气候,体验从四五千米到几十米的海拔变化,‘环滇’自行车赛作为持续的山地赛将会更具挑战性和诱惑力。”
“自行车运动所包含的‘环保、绿色、动态、时尚’理念,可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同时促进城市与国际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国际自行车赛事又能为城市走向世界、与世界互动搭建一个平台。”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副局长余红颖这样认为。
陈孟林也认可这样的说法,“这一点从世界上最成功的5大公路自行车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就可以看出。”采访中,陈孟林不断提到世界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比赛水平最高的自行车比赛环法自行车赛,“举办此类赛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投入,环法之所以能成长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赛事,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及主办方的组织能力、组织人员的专业水准。这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陈孟林把近几年来蜚声国内外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与环法自行车赛进行了对比,“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作为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亚洲顶级赛事,是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的职业巡回赛。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无论是报道规模还是赛事产生的影响力,其都无法与环法等赛事相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环法自行车赛中可以看到,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是非常高的,甚至会出现观众在运动员爬坡的时候帮忙‘凑一把’的场景,而这在赛事规章里并不属于违规,这就为环法打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除了组织能力方面的差距外,陈孟林认为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赛程设置过短也会影响赛事的影响力。“环法自行车赛为多日赛,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总距离为1300公里,赛程9天。但如果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的赛程仅是环绕滇池,那么一圈下来不过就那么几公里路,整个赛事就只能循环地重复赛段,且比赛可在一天内完成,带来的意义和影响也不可能有多大。”
陈孟林建议,将“环滇”这个概念扩大,由“环滇池”扩展到“环云南”。“地域范围扩大后,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的特点会更加突出,选手可以在比赛中穿越不同种类的立体气候,体验从四五千米到几十米的海拔变化,而且持续的平地赛段在云南几乎是找不到的,换句话说,‘环滇’自行车赛作为持续的山地赛将会更具挑战性和诱惑力。此外,‘环云南’可以延长比赛时间,使运动员有足够的欲望来参赛。”陈孟林说:“最关键的是,‘环云南’将会对云南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会更明显。”
当然,组织举办‘环云南’比赛会对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的资金也会更多,我们面对的挑战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