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超级昆虫近邻--黄蚂蚁(黄猄蚁)

标签:
黄猄蚁幼虫黄蚂蚁蚂蚁乐活昆虫野菜西双版纳和谐杂谈基诺族民族 |
分类: 西双版纳乐活 |
黄蚂蚁的学名叫黄猄蚁,又名黄柑蚁、红树蚁,是社会性昆虫,具有相互合作、品级分化和个体利他等特点。一群黄猄蚁可有好几个巢,多达数万只,其中分为有翅蚁和工蚁两种。在有翅蚁中,大者为雌,青黄色,交尾后即脱翅;小者为雄,棕黑色。
黄猄蚁的织巢过程十分奇妙,一般在树冠向阳处营巢,它一旦选好营巢的地点,就把身体伸展在树枝或叶片上,然后收缩身体拉紧枝叶。若间距太远,它们就各自上下连接,形成活的“蚁桥”,把相邻的枝叶拉近。然后另一些黄猄蚁口含自己群体的老熟幼虫,迫使其在叶缝或枝条间吐丝,从而缀合、粘牢而成为蚁巢。蚁巢因依附的树上枝条而成不规则状,一般为圆球型,较大的蚁巢纵径可达68厘米。在织巢过程中,蚁群虽然出动千军万马,声势浩大,但工作起来却井然有序,丝毫不乱。这种把幼虫当作梭子来织巢的方法,是低等动物中社会合作最明显的例子,所以黄猄蚁又称织巢蚁。
黄猄蚁大型工蚁体长9.5一11.0毫米。体锈红色,有时为橙红色。全身有十分细微的柔毛。立毛很少,仅限于后腹末端。体具弱的光泽。小型工蚁体长7.0一8.0毫米。与大型工蚁相似,但上颚不如大型工蚁那样强大,唇基更凸,前胸背板侧面观更凸。雌蚁体长15.0一18.0mm。体育黄色,但在酒精中浸泡过久后则呈土黄色。上颚较宽;头有3个突出的单眼;触角柄节较工蚁短、粗。并腹胸粗;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平;并胸腹节具短的基面和较长的斜面。结节宽厚,楔形,向上逐渐变薄,顶端中央深凹。后腹大,宽卵形。足较短、粗。其余似工蚁。雄蚁体长6.0一7.0mm。体棕黑色。具丰富的红褐色柔毛被。头部较小;上颚窄,咀嚼边齿不明显;触角13节。
黄猄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以及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栖息于气候温暖的地带。树栖。常喜筑在枝叶较密的树上,一树上常有大小蚁巢5、6个,一般近长方形。巢主要以幼虫吐出的分泌物和植物叶子等粘结而成,幼虫是筑巢过程的重要工具。幼虫在营巢活动中被小型工蚁的上颚叨着穿梭于植物叶子间,从而使植物叶片被幼虫吐出的丝粘结在一起,形成一紧密的巢。老熟幼虫不参与建巢活动。工蚁日夜守护在巢外,一旦受惊,大量工蚁会涌出巢外,张开上颚,竖起腹部,从肛门射出一种液体--乙酸,以御敌。工蚁外出觅食,但黑夜时很少活动。捕食大绿蝽、吉丁虫、橘红潜叶甲、天牛、铜绿丽金龟、叶甲、绿鳞象、叶蜂等昆虫。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有喜食黄猄蚁的习俗,在云南西双版纳有的傣族同胞用黄猄蚁制成的醋拌凉菜别有风味,基诺族用黄猄蚁制成“烩酸蚂蚁蛋”招待佳宾,至于生食和泡酒饮用者更不计其数。用黄猄蚁去头,可直接涂擦患部治癣。黄猄蚁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均较高,锰、硒、锌的含量也较高,因而具有增强免疫和抗衰老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食用、保健和药用。
野外繁殖利用可将整巢黄猄蚁套入布袋或用采枝取巢法,将蚁巢连树枝一同砍下,待黄猄蚁安定后即可携带至新的地点。施放时,应选择虫害树木或蚜虫较多的地方,将蚁窝刺烂,加速黄猄蚁在新址营巢并定居。为了确保黄猄蚁在设计林区中安居,可以用自制木箱或其他无特殊气味的容器,悬挂或置放于林间,辅以补充饲料,待一些黄猄蚁在内定居后,即可大量繁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bdcd30100q1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