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亚运会骑行信使团日记选(之二,上海站

(2010-06-25 13:53:45)
标签:

广州亚运会

信使

《中庸》

体育

风情

少数民族

文化

旅游

自行车

旅行

杂谈

分类: 自行车

6月16日                     上海                     

 

   “在旅行中的遗憾永远大过于收获”,一位骑单车游历过几十个国家的车友,对我诉说着他旅途中的故事,在印度,佛祖曾讲经说法的菩提树下,一片菩提树叶静静的在眼前飘落,预示着此人与佛祖有缘、在恒河边,体会着印度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在意大利的西西里感受在电影中那美丽的传说、在埃及偶遇国宝级的考古学家哈瓦斯博士,每一张图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用感知文化与旅行向结合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我想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尝试。

    杭州的魅力不在乎它城市的繁华,而是在方寸之间都能让你体会着人文的关怀,绿树成荫的街道,马路两旁有专门为市民准备的便民自行车,城市处处都可以见到低碳环保的标志,热情好客的市民永远都是我们最忠心的支持者,知道我们是从广州骑单车过来的亚运志愿者,都伸出了大拇指。当然也少不了西湖上断桥残雪美景的陪衬,夜晚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望着水雾弥漫的西湖,此时把双眼闭上倾听湖面上的微风,想象着白娘子和许仙相会的情景,慢慢的陶醉自己,忘掉所有的烦恼和疲惫,此时我就是整个世界。

    前日,为了尽早拜访到上海的书法家,新华、海清、梓龙、和我,临时组成了4人小分队,急行军200公里直奔上海。路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顺利,早上五点半出发,杭州下起了小雨,雨雾中告别的了宁静的西湖,还有那充满悲情色彩的断桥,再见了美丽的杭州,我一定会再回来圆了曾在断桥上留下的遗憾。

骑行到快出城的时候肠胃开始有反应了,于是拼命的找厕所,当时真的有种要决堤的感觉,还好哥们用意志力控制住了,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骑上320国道时,已经比原计划晚了3个小时,于是火速急行计划正式开始,三个男孩子轮番领骑,队伍一字排开,颇有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风范,小雨过后太阳公公非常热情的关照了我们接下来的整个行程,只感觉自己在拼命的飙汗,不久新华的问题来了,由于前一天晚休息不好,骑行时体力开始透支,全身发软出冷汗,休息过后有所恢复。但是“好运”爆棚的他并没有就此打住,2分钟后单车爆胎,我们彻底无语了,幸好路过的车友帮忙解决了燃眉之急,骑行到100公里左右时梓龙开始不停的咳嗽,目前为止就只有海清同学没有出现状况,骑到最后干脆她来领骑,带领我们三个男孩子向前冲,真是讽刺啊,我已经服她了。

 

6月17日             深度思考:    绝望中寻找希望

 

病中感受:我在走向颓靡

发热刚退,鼻涕不止,头晕耳鸣,竟又口吐血丝,一波未平,又腹泻不止,上流鼻涕,中流血丝,下流...哗啦啦。不病则已,一病惊人。

病痛带来的顿悟:心体连依,唇亡齿寒。受风寒乃表面原因,身虚乃是思虑过度,心灵虚空的外在表现,本原在于心灵不安宁,实在太纠结,心灵巨大不安宁来自于左右脑之争,在于无法在骑行中仔细读书思索来平息理性与感性的斗争。

    走过广东的连南瑶族,广西的三江侗族,贵州三都的水族、都匀布依族,深入湖南里约的土家族,我们少数民族之行暂告一段落。想要说的实在太多,不知从何说起,匆匆而过,无法在记忆深处留下太多的东西,只能有浅显的认识和主观的感受。

现在团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不在于体能,而在于内心,不在于智,在于回归心灵。

谁也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每天巨大的信息量和紧凑的行程安排,会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和挑战,队伍始终无法非常团结,凝聚力始终不强,我们在变幻中走向迷幻与迷失,现在队伍正在面临盛宴过后曲终人散的悲哀,迷茫中带有情绪的挣扎,开会讨论多半是带情绪的,多半是带有攻击的,不可能再就事论事,不可能再对事不对人。

颓靡中的心灵支柱

遂恳求朋友,与我一同读《中庸》,每天发送几条短信附上《中庸》原文和译注,每天可利用琐碎的路途时间,一路听各种演讲和纪录片同时,每天回归到中华千年传统文化,以寻求一分宁静,信息噪音太多,我会一度陷入迷幻。

除了读书以外,不断拜访老前辈,师承老前辈也是我重要的学习来源,我们在湖南吉首,离凤凰几十公里处的一座城市拜访了书法家和民族问题研究专家田明老师,与他的一番对话让我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有了不同的认识:

要心贴心感受他们--

“少数民族文化要动态地保护,也就是保护与发展并行。很多专家说,当地人被汉化,被现代化污染了,把自家的木屋拆掉非常可惜,我说别人也需要发展和改善生活的,你说得这么头头是道,那要换你去住潮湿阴暗的木屋你愿意去吗?”

 

大自然的规律,历史的规律--

“历史的发展必然是强势淘汰弱势,弱势向强势靠拢的,有些东西必然会消失,要消失的,你再怎么保护都没有用,不顺应历史潮流了。历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必然发生变异,必然要发生碰撞。很多专家和学者习惯性地从局部的立场去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而不是社会与历史的整体立场,有些东西必然要消失,谁也保护不了。”

 

我们必须要懂的社会发展尚未尽如人意--

“很多人说保护都是假的,只有经济利益去开发,只申报,然后开发旅游,口口声声说保护的人都不懂如何去保护,甚至不懂保护的重要性。一个织锦的八十六岁老人,哭着跟我说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她老人家可是求你传授这门民间文艺啊,可是费力不讨好,很多民间文化就是这么消失的,作为民保专家,我痛心疾首,可惜,我的声音出不去,我太正直了,不懂得适应社会,可以说,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我的学术是成功的。”

 

我们必须要懂的中国逻辑--

“在中国,很多事情你可以做,但是不可以说。”

一句话,意味深长。

正是一路过来这样一位位老师,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对中国现实状况和不同地域环境差异的理解,每一个人用他们双脚走过的路和他们的故事,在完善我对中国落后地区教育、公益事业的理解,他们是我行走中国的精神支柱。

 

不读书的万里行不适合我

有的人喜欢物质生活,有的人喜欢精神生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思虑过度的我,总是想在少数民族文化还有沿途人文做更多更深的挖掘,遗憾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文化底子是基本上非常薄弱的,一个月的旅途,甚至接下来的三个月行程,给我最深刻一个启发将是:

对历史、地理、人文理解缺位的行走,将是异常悲哀的行尸走肉,一座充满历史启发的雕塑和壁画,在你看来就是一块石头和一张布而已,而后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故事,则与你无缘。

越来越能理解,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阅人无数,师承天下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停留在字面意义是理解不了的,停留在书斋里是理解不了的,一味地行走是理解不了的,一味地与人交流也是无法升华的,唯有读书、行走、交流、思索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而这就是我最为关注的自我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