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骑行信使团日记选(之一,土家族
(2010-06-17 11:30:39)
标签:
宗教织锦广州亚运会土家族里耶自行车乐活.少数民族文化杂谈 |
分类: 自行车 |
2010-6-8
以下是骑行队员的一篇日记,从土家文化看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发展。
我决定去里耶,时间只有一天零一夜,搭车需要四小时。
天还未亮,屋外格外昏暗,雨水像是发癫一样,猛烈地敲打这阳台的铁皮板,夹着闹铃声一起把我吵醒。我、梓龙和漾波三人五点起床,收拾好行李,以便明天下午我们三人赶不及回来的时候,大伙搭车去长沙帮我们托运。
汽车坐满了人,播放着酒吧里面才会出现的钢管舞,慢吞吞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摇篮催人入睡。有的人随着钢管舞的节奏,有的人伴着汽车摇篮的旋律,放佛吃了摇头丸在不停地摇头。
雨水像瀑布一样从窗外泻下,窗内什么都看不见。用手掌把水汽擦掉,又是一条天路盘旋延伸,直到被远处高山上云雾吞没。很多时候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偶尔会经过一两个乡镇,要是碰巧赶集,摊位和行人会霸满整条道路。然而这只是个休止符,接着大自然的壮丽又会毫无保留地填满你的视野。
三个小时过去了,山的那边还是山,云的下面还是云,在路上还是在路上。那森林就像丛丛发髻包围着一座座高山,层层云雾也为其蒙上神秘的面纱,让人抓摸不透这山的后面藏着些什么。一个弯,会出现叠叠梯田,灌满了水,是一面面破碎的镜子;一个弯,会出现一个村寨,坐落在山前溪后,仙境般如诗如画。
这里,进去难,出去更难。
天下秦城,中国里耶。超巨型的秦朝竹简文书出土就像中了彩票,几乎就在一夜之间,里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跟秦朝有关。加上作为湘西四大古镇的里耶古镇,土家人没有理由不将之开发成旅游景区。我们去到古镇时,老房子正在翻新,博物馆也正建设中,成为旅游景区只是早晚的事。
就全国而言,土家族还没有一个真正受到保护并开发成古村落的旅游景区,捞车村很有可能分到第一杯羹。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土家人集会演出的场所摆手堂,我们遇到了中央民委以及长沙市长前来考察。领导的到来意味着有戏看,长期以来对民族仪式的饥渴将渴望得到缓解。
摆手堂上演的仪式,大多与农耕生活相关。今日节目有三,一为《婚嫁》听说是讲述土家人婚嫁的流程习俗,特点是哭嫁和送多多的织锦,错过了;二为《酉水号子》,讲述端午赛龙舟激流勇进的场景;三为《茅古斯》,记录了土家人远在农耕之前靠打猎为生的艰苦历程。那种近似原始部落的打扮,并伴随着带有原始信仰的音乐节奏舞动,呐喊着带领部落做出事关重大的决定……
我会为之入戏。要是在晚上,那就更好了,气氛会越发神秘,由不得你不思考宗教信仰从何而来又往何处而去。我常想,读懂一个民族,必须读懂其宗教信仰。人类降生在大自然中,由于发展水平低落,对大自然无能为力,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产生一种恐惧或者敬仰,上升到精神层面,便会形成原始宗教。这也许就是人类解读世界的第一次飞跃。探索其中的奥秘就好像打开了通往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之门,特别有满足感。土家族祖先原始崇拜是其主要宗教形式,很多家庭,祖坟就在屋旁,可惜,我们这次没有遇上,加之追本溯源,族人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民居三五成群点缀田间,又有流觞曲水,酷似土家织锦吉祥图案四十八鸽手牵手,代表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刘老师说这里是世外桃源,她家的转角楼是创作世界上最好的土家织锦的作坊。最为给国家认定的传承人,刘老师享受着国家每年8000元的津贴,还有地方的奖金,但她并不看重这个,她觉得国家能够重视土家织锦、能把土家织锦传承下去便是她最大的欣慰。对于发展旅游,刘老师有她个人的观点:“我希望近最大可能保护这里的原生态,不要旅馆酒店,特别是酒吧。游客吃住都在农家,这样能够更好的真正体验我们土家族的文化。”“从现在开始, 新建楼房必须是一层楼的土家转角木房,旧的水泥房也会翻新,用木板包裹。”
土家织锦传女不传男,是传统男耕女织社会的表现,但刘老师说可以破格招收我这个外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关键在于她女儿不是一般的漂亮。
土家织锦大意看去酷似现代的十字绣,问她女儿有没想过将其产业化工业化。我在想,人类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科技的进步,如果我们不将其用科技去提升效率,老是耗时太多去完成一件对人类科技进步意义不大的作品,而人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那么人类不可能进步。她女儿同意我对科技的理解,但并不否认手工织锦的意义,只有那些耗时耗血的艺术品,才能唤醒人们对美的认知,艺术品是不能用科技含量去解释的,恰恰相反,是逆科技而上。
她女儿名叫向刘霞,爸爸姓向,妈妈姓刘,在傍晚出生,故得此名。在广东呆过整整七年,离不开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回龙山嫁了人,哎,可惜可惜。
无独有偶,在村里闲逛偶遇西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彭燕。毕业后不想留在重庆,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闯荡,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做老师。
“习惯家乡的生活,还有身边的亲人都在这里。”彭燕回答我。
在我接触的年轻人当中,普遍向往海外的世界,但今天遇到的全是例外。我被这份深深地思家情怀所感染,出门进一个月,我不曾主动打过电话回家,向亲人问候,惭愧而内疚。
大家都是大学生,共同的话题也会多些。
“像你这样读大学的,村里不多。你是怎么看待一种学习观的?例如应试教育的学习让人都把心血投入进去,而却把民族传统工艺给丢了。”在得知她不懂织锦后我这样问。
“这就是我要当老师的原因。要教导下一代把民族的精髓传承下去。”她还解释,以后会有土话普通话双语等特色教学。
学校、传媒是传播普通话的两只大手,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对一个民族的作用在于认同感和归属感,但也会对异族产生一种自然的排斥。好比普通话与各民族语言的矛盾共存关系般说不明道不白。
作为土家人的母语,土话越来越少人会说,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数以改用汉语。共同语言的使用传播是经贸往来的结果,而是民族大融合的前提。尽管民族本身具有一定稳定性,但民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往前说,在民族之前是一个个部落,往后说,56个民族可能会融合成一个民族,甚至整个地球人融合成一个民族。
“这不是人为所能阻止的,是发展的必然。”她同意我的观点。
我想我是时候重新定位此次“亚运行,民族情”的民族文化采集了。“之前我老是人为去到少数民族地区一定是那些服装、建筑等民族元素,以及不可告密的宗教仪式。”我想了想继续说,“对象就是那些老人老房子。但通过这一个月来走访和跟你的聊天,我知道了那些东西已成往事。尽管老人保存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世界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应该在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多的发掘年轻人的态度和……”
正说得入戏,电话响起,是刘老师打来叫我回去晚饭的。不知不觉聊到天黑,便留了联系方式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