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的大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大家是否见过呢??
“见血封喉”的书名叫箭毒木,中文名:见血封喉
英文名: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
桑科(Moraceae),稀有种。见血封喉中文名箭毒木,
"戈贡"(傣语)是组成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森林不断受到破坏,植株也逐渐减少。3级保护植物。
毒性:乳汁剧毒.若误入眼中,会引起双目失明;由伤口进入人体内会引起中毒,使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在20-30分钟内死亡,所以得名"见血封候".
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拔上限(米) 1000米。
“见血封喉”除了剧毒作用之外,而且它的树皮纤维还能做漂亮的衣服呢!
先说它的药用价值,医药专家把树叶乳汁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毒素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在傣族妇女中,她们还用这种毒汁来治疗乳腺炎,目前更多的药用价值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除了药用,“毒树”的树皮还有另外的妙用。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馆馆长朱鸿祥介绍,在云南,傣族和基诺族人能用它做树毯、褥垫和衣服。他们先用木棍反复捶打树皮,使得树皮纤维和木质分开,然后将树皮纤维浸泡一个月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毒性,然后这种细长的纤维就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
“用它做的树毯、褥垫舒适耐用,睡上几十年也没问题,用它做的衣服和筒裙,既轻柔又保暖。但现在很少有人穿这种衣服,只有在基诺族的盛大节日上,基诺族人才会把它穿上。
在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树的乳汁的针,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实验,不一会儿,“犯人”窒息而死,从此这种树闻名全世界。我国给这种树取名“见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这种树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
箭毒木是一种桑科植物。傣语叫“戈贡”,学名为Antiaris tocicaria,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粗壮高大,树皮很厚,既能开花,也会结果;果子是肉质的,成熟时呈紫红色。
箭毒木的杆、枝、叶子等都含有剧毒的白浆。用这种毒浆(特别是以几种毒药掺合)涂在箭头上,箭头一旦射中野兽,野兽很快就会因鲜血凝固而倒毙。如果不小心将此液溅进眼里,可以使眼睛顿时失明,甚至这种树在燃烧时,烟气入眼里,也会引起失明。
傣族当地民谚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跑第九步时就要毙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后,也会很快死亡。见血封喉的毒液成份是见血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作用,在医药学上有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人类在学会织布之前都是披树叶、穿兽皮以御寒,傣族的一首古老民歌《造房歌》就提到“很古的时候……兽皮是人们的衣裳”。西双版纳各民族在什么时候告别了披树叶、穿兽皮的日子很难考证了。虽然有一种说法是,孔明到了滇南,傣家人诉说不会做衣服,孔明就剪下了他的衣袖,叫他们照样裁剪,这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筒裙了,这当然是言之无据的事。时至今天,在西双版纳一些山区还可看到一些人家用树皮加工的睡垫。这种树皮是取自于热带雨林中树浆有剧毒的高大树木——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也称为“见血封喉”)的树干。这种树的皮部含有一层较厚的纤维,人们把树干按需要砍成一定的长度,用敲打的方法整筒褪出树皮,再经反复捶打、漂洗,就将有毒的树浆和其他物质冲走。一床柔软、洁白的床垫既保温又防潮,上山生产或打猎也常常带上它,既可作睡垫也可作被盖,十分方便。据说,这种成片的纤维,以前也曾用作筒裙或裁成衣服御寒。
在汉文的古籍中常有有关傣族先民纺织技术的描述,涉及最多而闻名于中原的是“桐布”。最早的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滇西“兰干细布,织文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污垢”。“梧桐木”为何物?据考证,它就是产于热带雨林中的高大乔木攀枝花(Bombaxceiba)。对于傣族先民用攀枝花的种子纤维织布的纺织技术,在《南州异物志》中有较具体的描述,“此木熟时状如鹅毛,中有核如珠,细过丝棉。人即用之,则治出其核。但纺不绩,任意小抽牵引,无有断绝。欲为斑皮,则染之五色,织以为布”。虽然,后来各民族学会了养蚕抽丝和种棉花纺线,不再披树叶、穿兽皮了,但在近代,各民族还是取用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植物,如上述的攀枝花和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等的纤维或花序作枕头、床垫的填充料,十分舒适。有的傣民还在山地上栽培它们。
我见过最大的几棵有图片为证
还可以做成这样的树皮衣哦!!
大家对滇南一带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13388819986
或者到新浪BLGO http://blog.sina.com.cn/xsbnly
更多神奇的东西将陆续为你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