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开启云南茶山旅游)

(2009-08-07 17:52:59)
标签:

地理志

落水洞

花灯

古茶

易武

七子饼茶圣地,茶马古道南起点----易武
(一)、易武古镇概况

易武乡,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是普洱茶的故乡,贡茶之乡,古六大茶山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易武,在古代是商贾云集,热闹繁荣的边陲城镇。易武又是连结中、老两国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的通道。地处亚热带,处于北纬21°21′~21°51′,东经101°21′~101°37′,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600米,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终年天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不明显,只显出雨季与旱季之分。年均气温19°C~20°C,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880~1950小时。森林覆盖率达74%。易武属典型的山区乡,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0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943.7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21人,其中农业人口11186人,农村劳动力5178人。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当地世居民族主要有傣、汉、彝、瑶等13个民族。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16元,其中茶叶收入占60%。

(二)、易武小城镇的特色
武小城镇及其范围内至今尚保存着古六大茶山历史文物,在古镇老街尚有较多的老茶叶商号铺面,如车顺号、乾利真号、安乐号、福元昌号、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宋聘号等。茶文化文物如《茶案碑》、“瑞贡天朝”牌匾、部分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老式民居建筑、古茶园、古茶树、古茶歌,以及白云洞里颇具匠心,反映爱国主义教育的古诗文等。易武的小城镇建设一是抓规划,抓恢复,充分地体现出她的特色,就是一个“古”字来。易武的城镇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分3个片区规划建设:第一个片区南北一线为主街道建设,街道路面规划设计为柏油路面,街道绿化、美化主要以茶树或引种栽培茶花为主,规划完善集贸市场和广场建设,规划建成易武茶山宾馆,提高服务水平;第二片区,主要开发利用龙泉湖湖区资源,在该湖建设若干个湖边度假别墅,其建筑物与该地区古民居风格相适应,以接待旅游避暑度假的客人,建设与开发湖边的白云洞、水晶洞,发展水上项目,规划设计1~2个湖中岛屿;第三片区是恢复和重建老街,该区为重点规划,恢复关圣行宫、茶馆,修复茶马古道、古民居。老街道路建设都以步行街石块材料为主,体现古镇悠久历史。总之,整个城镇规划要涵盖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二是以茶为龙头,规范市场。茶园模式以古茶园为主,发展生态茶,恢复古茶庄(号),打好“老”字牌。
古镇是依山而建,旅游还在开发之中,与新镇隔一座山,20061028“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博物院”在原关帝庙址上新修开馆。因此地交通不便,自助游最好计划两天时间。天气适合的话,第二天一大早可见云海。
易武的花灯既不同于昆明的花灯,也不同于石屏的花灯。传统的花灯剧目有:《双进城》、《纱窗外》、《祝英台》等40余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节庆日内容的要求,新改编的花灯曲目有《茶山坡上》、《勤劳致富落我家》、《军民鱼水情》等。以上歌曲在易武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易武的耍狮子舞是清朝时期由“石屏会馆”传入的,并且由“石屏会馆”的第十三会主持编舞和表演。道具有彩色绣球、狮头和狮身相连的五彩披衣。表演者身穿短褂,腰扎红绸带,下穿袍裤,打绑腿,脚穿布鞋。表演时间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持续到正月十六,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易武香堂人的民间歌舞主要以葫芦笙舞和三弦舞为主。葫芦笙舞的跳法有直笙、挂脚笙、踢脚笙、洗衣笙、三跺脚、龙纵笙、羊四达(也叫羊打架)、天亮笙、猴子掰包麦、地笙、老牛拉稻草和靠山笙等12种。香堂人的曲艺分为:三弦、芦笙、唢呐、响蔑(也叫口弦)、的芦杆(稻谷杆或芦杆)、唱曲子(对山歌)、讲古经(故事)等。

(三),易武的旅游资源
易武分布有发育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有“易武花蛇公主洞”“纳么田彩云洞”“高山落水洞”等。易武花蛇公主洞:位于易武古镇东北面0.5公里处,是易武岩溶盆地的一个落水洞。洞中左右侧石壁上刻有清代朝廷官员许子衡、黎寿昌、刀成章一行的爱国诗句,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纳么田彩云洞:洞内外景观比易武花蛇洞更为雄奇瑰丽。钟乳石发育十分典型,造型优美,姿态万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热带季雨林景观与岩溶地貌景观为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边疆热带风光的美丽画卷。

易武、倚邦盛产茶叶,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勐腊县境内就占有五处。随着茶叶事业逐步兴旺,明清时期,商贾、民众集资投劳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和人员往来方便,由地方集资投劳,修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240余公里,道宽2~3米,全为石板铺筑,现还残留一部分。
在古镇附近20~30公里范围内,至今还保存着几片古茶树林。在茶王寨的一片古茶林中,有高达6米,茎围达1.2米的野茶树;在金场河头有一片10多亩的野生茶树,其中茎围攻达1.4米以上的有4株;在距离易武街7公里的落水洞有一株栽培的大茶树,高14米,茎围1.1米;在距离古镇23公里的同庆河头有成片上百亩的古茶树林。此外,在易武还有老茶园28000亩。
明洪武年间,中原汉族人口大量迁入石屏。明末清初,易武由于发展普洱茶的巨大优势,吸引了大批的石屏汉人来到易武,他们的到来,一方面发展壮大了易武的制茶业,另一方面把先进的汉文化带到了易武,贡茶的加工制做把易武茶业推向历史高峰。易武的古民居以四合院居多,其建筑结构和布局与江南各地的基本相同。易武现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建筑有15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f39b2e8006d87b49edaegxBO365SgnEe.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980.jpg (103.01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5f2d2717c91f24ab42ddkziSAwxAmQtd.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961.jpg (79.46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5fbed392c393154d81d9sjzmRfI1eLxs.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913.jpg (64.8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7b160552a90f960c7327PXSGduLjEdaM.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928.jpg (66.31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8d417f8a91a11016bab0ERZIqyzybxX3.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902.jpg (31.03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month_0808/20080826_597adc6b907c0bc5a2afpWTugTZggXaf.jpg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IMG_3895.jpg (69.46 KB)
2008-8-26 17:14

http://www.bikep.com/bbs/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