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2008-10-03 16:25:56)
标签:

教育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行为主义问世以来,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心理学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家的评价却各不相同。
一、行为主义的贡献
(一)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行为主义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外部观察的行为,坚持以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行为主义之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意识,研究方法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心理学作为哲学的边缘学科而存在。行为主义以客观的行为代替了主观的意识,以实验法代替了内省法,客观的研究可以使不同的心理学家依据共同的研究对象相互交流经验、彼此验证各自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共证性得到明显提高,也因此而强化了心理学的科学特征。
 (二)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产生之前,心理学的研究只限于对意识的理论研究。行为主义从对动物的客观行为研究中得到启示,而行为主义产生之后又促进了动物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动物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合法领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同样如此,原来主观内省的方法很难适用于儿童心理的研究,而行为主义产生后所盛行的客观观察和实验更适合于儿童心理研究,使儿童心理学迅速发展起来;再者,行为主义产生后,注重对学习特别是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把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结论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之中,从而促使了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出现。行为主义诞生后,心理学中所出现的这些变化说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尽管行为主义产生之前,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也有强调心理学应用的成分,如机能主义心理学就强调心理学的应用,但相对而言,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应用研究,而没有具体到心理学的各种具体领域。但行为主义产生之后,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就成为一种趋势。由于行为主义的目标就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因而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这种观点应用到教育领域,就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主张。目前,在美国心理学应用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是不胜枚举的。从政府机关到大、中、小学校;从工厂到生化实验室;从医院诊所到军队海关,心理学的应用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部分地归功于行为主义。
二、行为主义的局限
尽管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却矫枉过正,因而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
(一)生物学化倾向严重
行为主义起源于动物心理的研究,强调动物心理研究的客观化倾向,践行摩尔根的吝啬律,从而避免了动物心理研究中的拟人化倾向;但行为主义却过于极端,矫枉过正,采用动物做被试并把从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活动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类的特殊性,难免走上人性生物学化的道路。而且,行为主义否认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存在,把人的行为都归结为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刺激、反应又被分析还原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受吝啬律的影响,行为主义坚持人的行为都可以用生理学的术语加以解释,把人的心理现象还原为人的生理现象,从而走上了生物还原论的道路。
(二)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虽然行为主义产生之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扩展,但这只是针对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言的。就具体研究范围来说,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心理、内省及相关的概念,竭力主张运用客观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的客观行为,这难免缩小
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使心理学成为没有心理的心理学。同时,由于行为主义过分强调人和动物的同一性,否定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仅起联络和传导作用,使心理学成为没有头脑的心理学。
(三)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行为主义否认生理和遗传对心理的作用,忽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因素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一架被动的刺激-反应机器,认为只要给定适宜的环境刺激,就可以塑造人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并认为只要知道人的反应,就可以推知他所受到的环境刺激,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看作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力量。这样,行为主义在解释人的行为时,就难免要犯机械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