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教书蚁排阵1
[清]袁枚
余幼住葵巷,见乞儿索钱者,身佩一布袋、两竹筒。袋贮虾蟆2九个,筒贮红白两种蚁约千许。到店市柜上演其法毕,索钱三文即去。
一名“虾蟆教书”。其法:设一小木椅,大者自袋跃出坐其上,八小者亦跃出环伺3之,寂然无声。乞人喝曰:“教书!”大者应声曰:“阁阁。”群皆应曰:“阁阁。”自此连曰“阁阁。”几聒人耳4。乞人曰:“止。”当即绝声。
一名“蚂蚁摆阵5”。其法:张红白二旗,各长尺许。乞人倾其筒,红白蚁乱走柜上。乞人扇以红旗,曰:“归队!”红蚁排作一行。乞人扇以白旗,曰:“归队!”白蚁排之作一行。乞人又以两旗互扇,喝曰:“穿阵走!”红白蚁遂穿杂而行,左旋右转,行不乱步。行数匝,以筒接之,仍蠕蠕6然各入筒矣。
虾蟆、蝼蚁7,至微至蠢之虫,不知作何教法。
注释
1.
虾蟆教书蚁排阵:本文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三》。文中记述了作者亲眼目睹的叫花子所指挥的蛤蟆、蚂蚁戏法表演,演技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驯养小动物用以娱乐表演,唐宋元明,代有发展,至清代已蔚为大观。
2.
虾蟆:即蛤蟆。虾:音há。同“蛤”。
3.
环伺:环围窥伺。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苟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诸夷环伺,间不容发,迟之期月,事变必来。”
4.
几聒人耳:喧闹得几乎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聒:音guō锅。喧闹,嘈杂。
5.
摆阵:(古代军队)摆列战阵。《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
6.
蠕蠕(音rú如):昆虫爬行貌。
7.
蝼(音lóu楼)蚁:即蚂蚁。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文
我幼年时住在钱塘(今杭州市老城)葵巷,见过叫花子讨钱,身上背着一个布袋、两个竹筒。布袋里装有九只蛤蟆,竹筒里装有一千只左右红白两种蚂蚁。来到商店的柜台上表演完戏法之后,索要三文铜钱便离去。
一种戏法叫作“蛤蟆教书”。其方法是:在柜台上摆放一张一小木椅,一只大蛤蟆先从布袋里跳出来,坐到小木椅上。八只小蛤蟆紧接着也从布袋里跳出来,蹲伏到大蛤蟆周围,用眼睛瞅着大蛤蟆,默不作声。这时,叫花子喝道:“教书!”大蛤蟆应声叫道:“阁阁。”八只小蛤蟆也齐声叫道:“阁阁。”此后,“阁阁”之声此起彼伏,喧闹得几乎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这时,叫花子喊:“停。”当即便寂然无声。
另一种戏法叫作“蚂蚁摆阵”。其方法是:使用红白两面旗子,各长一尺左右。叫花子将两个竹筒扳倒,红白蚂蚁从竹筒里出来,在柜台上乱爬。叫花子挥动红旗,喊道:“归队!”红蚂蚁便排成一行行走。叫花子挥动白旗,喊道:“归队!”白蚂蚁则排成一行行走。叫花子又将两面旗子交互挥动,喝道:“穿阵走!”红白两行蚂蚁便相互穿插行走,左旋右转,秩序不乱。走了几圈之后,用竹筒接着,蚂蚁们便又都爬回到竹筒中。
蛤蟆、蚂蚁,属最小最蠢的动物,不知道是怎么驯养的。
郭南山(昵称东郭先生gns)
2016年9月13日完成译注于悠然书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