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杂记(1):体验火车轮渡

标签:
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奥秘 |
承担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任务的“粤海铁1号”(网络图片)
前几天乘坐火车从海南回来,在琼州海峡体验了一把火车轮渡。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我就体验过长江上的火车轮渡。那还是1965年的夏天,我和挚友侯老师去江南旅游,当时的南京还没有修建长江大桥,津浦铁路到了江北的浦口就戛然而止,火车就是借助轮渡过江的。本以为渡江时可以饱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丽景观,没想到我们乘坐的车厢被夹在其它车厢的中部,什么也没有看到,糊里糊涂地就过了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关于那一次经历的详情,我都记录在博文《江南游旧事》(点击“江南游旧事”五个蓝字即可浏览)里了,对半个世纪之前世像百态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打开看看。
自从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以后,浦口与南京之间的火车轮渡也就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国仍然保留火车轮渡的还有两处,一处是跨越渤海湾、连接烟台与大连的航线,另一处就是连接大陆与海南岛的琼州海峡了。
承担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任务的“粤海铁1号”大致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汽车甲板,下层为火车甲板,也是主甲板 ,上面铺设着四条平行的轨道。火车上轮渡 ,首先要将列车解体,分隔成好几段,然后才能并排推送到轮渡的甲板上,我乘坐的列车就被分隔成了四段。
如果你乘坐的车厢被夹在其它车厢的中间,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而我乘坐的九号车厢恰好是分段点之一,可以在车厢尾部的连接处观看列车上、下轮渡的全过程,虽然门锁着,而且隔着两层玻璃,但也是够幸运的了。
我过去一直搞不明白上下起伏的轮渡与码头上的钢轨是怎样连接的。不难想象,如果初始状态轮渡上的钢轨与码头上的钢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那么,车厢一被推上甲板,不就把渡轮压下去了吗?这次亲眼目睹,才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在火车甲板与码头之间,有一个铺设着钢轨、类似“吊桥”的结构,大约有近百米长,连接码头的一端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连接轮渡的一端有若干个“搭扣”将吊桥与甲板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控制吊桥的升降,实现随甲板的同步起伏,从而使得吊桥与甲板的钢轨始终处于良好的吻合状态。这种设计真是太妙了!
其次,解体后的四段列车并不是一段一段地被推上甲板,而是由两部机车同时作业,两段两段地推进,先推外侧的两股道,后推中间的两股。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保证轮渡的平衡与稳定。
另外,我还观察到机车与客车车厢之间加挂了三、四节平板,这并非多余,而是为了增加车厢整体稳定性专门设置的。
解体——上船——渡海——下船——合龙,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四个小时。我自始至终饶有兴致地观察了关键程序的作业,基本搞清了火车轮渡的操作原理,厘清了困扰心中多年的谜团,也算是不小的收获了。
(以下图片是在车厢尾部的连接处隔着两层玻璃拍摄的,受角度与视野的限制,只是对主要作业过程作一个示意性的记录而已。)
http://s14/mw690/001a0sw2zy7dLTL71GB6d&690▲19
http://s13/mw690/001a0sw2zy7dLTBOYocec&6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