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硬语盘空2004
硬语盘空200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60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长物志》序+注释+译文

(2020-05-01 09:53:01)
标签:

长物

赏鉴

书画

韵致才情

分类: 古典情怀

《长物志》序

沈春泽

         夫标榜2林壑3,品题4酒茗,收藏位置图史5、杯铛6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7,而品人者,于此观韵8焉,才与情焉,何也?挹9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10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踰11拱璧12,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

        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13、钝汉14,沾沾15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娑16护持17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士,相戒不谈风雅18。嘻!亦过矣!司马相如19携卓文君20,卖车骑,买酒舍,文君当垆涤器,映带犊鼻裈21边;陶渊明2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丛菊孤松,有酒便饮,境地两截,要归一致23;右丞24茶铛药臼25,经案绳床26;香山27名姬骏马28,攫石洞庭29,结堂庐阜30;长公31声伎酣适于西湖32,烟舫翩跹乎赤壁33,禅人34酒伴,休息夫雪堂35,丰俭不同,总不碍道,其韵致36才情,政37自不可掩耳!

        予向持此论告人,独余友启美38氏绝颔39之。春来将出其所纂《长物志》十二卷,公之艺林40,且属余序。予观启美是编,室庐有制,贵其爽而倩(141、古而洁42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而远43、宜而趣44也;书画有目,贵其奇而逸45、隽而永46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47、简而裁48、巧而自然也;衣饰有王、谢49之风,舟车有武陵50蜀道51之想,蔬果有仙家瓜枣52之味,香茗有荀令、玉川53之癖,贵其幽而闇、淡而可思也。法律指归54,大都游戏点缀中一往删繁去奢之意存焉。岂唯庸奴、钝汉不能窥其崖略55,即世有真韵致、真才情之士,角异56猎奇57,自不得不降心以奉启美为金汤58,诚宇内一快书,而吾党一快事矣!

         余因语启美:“君家先严征仲太史59,以醇古风流60,冠冕吴趋61者,几满百岁,递传而家声香远(2),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吴人巧心妙手,总不出君家谱牒62,即余日者63过子64,盘礴累日,婵娟65为堂,玉局66为斋,令人不胜描画,则斯编常在子衣履襟带间,弄笔费纸,又无乃多事耶?”启美曰:“不然,吾正惧吴人心手日变,如子所云,小小闲事长物,将来有滥觞67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编隄防之。”有是哉!删繁去奢之一言,足以序是编也。予遂述前语相谂68,令世睹是编,不徒占启美之韵之才之情,可以知其用意深矣。沈春泽谨序(3)。

 

 

校订

1)贵其爽而倩:《美丛》作“贵其爽而清”,“清”误。

2)递传而家声香远:《美丛》作“递传而家声香远绍”,疑误。

3)沈春泽谨序:明版作“友弟吴兴沈春泽书于余英草阁”。

 

注释

1序:《长物志序》,明版列于卷首,《丛集》版列于卷末。

2标榜:宣扬之意。《世说•品藻》:“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3林壑:林木水泉幽深之处。欧阳修《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4品题:评其高下,定其名目。李白《上韩荆州书》:“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5图史:图籍书史。《唐书•杨绾传》:“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案,澹如也。”

6杯铛:杯,酒器;铛,温器,如药铛、茶铛。《南史•陈暄传》:“暄与兄子秀书曰:‘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

7长物:余物也。《世说》:“王恭平生无‘长物’。”

8观韵:观作察解;韵作风度风韵解。

9挹:汲取之意。《诗•大雅• 泂酌》:“挹彼注兹。”

10罗:罗致,搜罗之意。

11尊踰:与尊逾同,即尊重超过之意。

12拱璧:大璧也。《左传》:“与我其拱璧。”今言爱重其物,曰:“珍如拱璧”。

13庸奴:庸碌供使役之人。《汉书•张耳传》:“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王安石诗:“睥睨众史如庸奴。”

14钝汉:愚人也。《五代史•司空挺传》:“张彦之诟王正言曰:‘钝汉辱我’。”

15沾沾:自满貌。《史记•魏其侯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韵会》:“沾沾,轻薄也。”

16摩娑:与摩挱通。一手抚摩也。韩愈诗:“谁复着手更摩挱?”

17护持:维护支持之意。

18风雅:《诗经》内有《国风》、《大雅》和《小雅》。故谓为文章之事曰“风雅”。

19司马相如:汉•成都人,字长卿,景帝时,为武骑常卫,武帝时,召为郎,通西南夷有功,后拜孝文园令,长于辞令,所作《子虚》、《上林》、《大人》等赋,丰瞻富丽,汉、魏、六朝文人,多倣之。

20卓文君:汉•临邛人,卓王孙女,司马相如饮于卓氏,文君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

21犊鼻裈:犊鼻裈乃形如犊鼻之短裈,仅蔽膝以上者,本庸保之服。汉•司马相如自着“犊鼻裈”,酤酒涤器,即今劳作之围裙是也。

22陶渊明:陶潜,晋•浔阳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侃之曾孙,性高尚,尝为彭泽令。家贫乐道,好饮酒,游观山水。世称“靖节先生”。

23境地两截,要归一致:谓所处环境和地位虽然不同,而胸襟旷达,却是一致。

24右丞:王维,唐•太原人,字摩诘,玄宗时,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工诗善书画,其山水画为南宗之祖。

25茶铛药臼:茶铛:煮茶器。药臼:捣药石臼。

26经案绳床:经案:摊经之案。绳床:即胡床。《晋书•佛图澄传》:“坐绳床,烧安息香。”《唐书•王维传》:“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资暇录》:“近者绳床皆短其倚。衡曰:‘折背样,言高不及背之半,倚必将仰,脊不遑纵,亦由中贵人创意也。’……”“绳”字当作“承”字,言轻赍可随人来去。

27香山:白居易,唐•太原人,字乐天,元和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晚年放意诗酒,居香山寺,号“香山居士”。

28名姬骏马:唐•白居易家妓著名者有樊素、小蛮,骏马有小白马、骆马,均见白氏《长庆集》。

29攫石洞庭:《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

30结堂庐草:《旧唐书•白居易传》:“授江州司马,……在湓城,立隐舍于庐山遗爱寺。自著《草堂集》。”

31长公:苏轼,宋•眉山人,字子瞻,又字长公,嘉祐进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黄州,筑室东坡,自称“东坡居士”。工诗文书画。

32声伎酣适于西湖:唐、宋旧制,阃帅、郡守,均得召官妓侍酒。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娟娟云月稍侵轩,涟涟星河半隐山。鱼饵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凄风瑟缩经弦柱,香雾凄迷着髻鬟。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

33烟舫翩跹乎赤壁:指苏轼(号东坡)及其所作前后《赤壁赋》。赤壁有三,东坡《赤壁赋》中之赤壁,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外,名“赤壁矶”。

34禅人:指苏轼友人佛印和尚。宋•镇江金山寺僧了元,字佛印,有辩才,苏东坡与之友善。

35雪堂:苏轼《赤壁赋》有:“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句。“雪堂”,堂名,东坡建,尝为文以记之。其故址在黄冈县东,东坡并于堂前植梅一株,至明•嘉靖后始枯。《东坡志林》:“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也,号其正曰“雪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膝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

36韵致:韵致作风度、风致解。

37政:“政”与“正”同。

38启美:文震亨,字启美。

39绝颔:颔即点头。绝颔,极以为然之意。

40艺林:典籍荟集或文艺荟萃之意。《北史•魏常爽传》:“顷因暇日,属意艺林。”

41爽而倩:“爽”作高或明解;“倩”作美解。

42古而洁:“古”作雅朴解;“洁”作清洁解。

43秀而远:“秀”作美解;“远”作久解。

44宜而趣:“宜”作适合、合意解;“趣”作意味解。

45奇而逸:“奇”作神奇解;“逸”作飘逸解。

46隽而永:“隽”同“俊”,作出众解;“永”作长远解。

47精而便:“精”作精致、精粹解;“便”作安利、适宜解。

48简而裁:“简”作分别、选择解;“裁”作识别、体制解。

49王谢:“王”、“谢”两姓,六朝时望族,故言门第者,必曰“王、谢”。《南史》:“侯景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50武陵:武陵郡,汉置,治义陵。后汉移治临沅,在今湖南省常德县西。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略谓:武陵渔人入桃花林,遇秦时避难者,再去迷其处。后传武陵,有仙境之意。

51蜀道:《十三州志》:“秦惠王未知蜀道,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尾下,言此天牛,能粪金。蜀人信之,令五丁共引牛成道,致之成都。”崔灏诗:“青山满蜀道。”

52仙家瓜枣:《史记•汉武帝纪》:“少君……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如瓜。”

53荀令、玉川:荀令即荀彧,字文若,东汉•颖阴人,嗜香。习凿齿《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幙,三日香气不歇。”玉川即庐仝,号“玉川子’,唐•济源人,博学工诗,善品茶,作《茶歌》。

54法律指归:法律,《管子》:“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准绳也。”指归,意指有所归向也。《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汲郡人得竹书数十车,……校掇次第,寻考指归。”又王僧虔《诫子书》:“汝曾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而终自欺欺人,人不受汝欺也。”

55崖略:大略之意。《庄子》:“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56角异:“角”作竞、逐、较字解。角异,即争异之意。

57猎奇:“猎”作取、夺、逐字解。猎奇,即取奇或比奇之意。

58金汤:《汉书•蒯通传》:“边外之城,必将婴城固守者,皆为‘金城’、‘汤地’,不可攻也。”《注》:“‘金’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

59征仲太史: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

60醇古风流:“醇古”,作醇厚古朴解;“风流”,流风余韵之意。又举止萧散,品格清高,为风流。

61冠冕吴趋:意谓为吴中人士之表率。冠冕,《左传》:“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冠冕百郡,文武是寄,公无愧焉。”吴趋:《古今注》:“《吴趋行》,吴人以歌其地。”苏州今有“吴趋坊”地名。《吴郡志》:“吴趋坊在皋桥西。”

62谱牒:“谱”,系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取之谱牒”。

63日者:往日或前日之意。《史记》:“日者,荆有其地。”

64过子:访汝之意。

65婵娟:色态美好之意。今指文震亨香草垞园中堂名。清•道光《苏州府志》:“香草垞在高师巷,中有四婵娟堂,……玉局斋。”孟郊诗:“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

66玉局:指文氏园中斋名。见前注。宋•祠官有玉局观提举,苏轼曾为此官,故亦称为“玉局”。

67滥觞:建始、开始之意。《家语》:“夫江始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68谂:音审,告也。《左传》,“昔辛伯谂周桓公。”

69沈春泽:明•常熟人。《重修常昭合志•人物志》:“春泽字雨若,好客,能诗,善草书,画兰竹,有《秋雪堂诗集》。”又《艺文志》载:“沈号竹逸,应科孙,监生,著有《秋雪堂诗删》、《两若吟稿》、《怀旧诗》、《书卷》。”而明版作“吴兴”,疑沈自称原籍。

(选自《长物志校注》,(明)文震亨原著,陈植校注,杨超伯校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月第1版,第10-17页)

转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1401494/

【参考译文】

        有些人喜欢山林幽泉,热爱品评酒茶,喜好收藏图文史志、古玩器皿之类,这对社会来说是娴雅之事,于己而言是多余之物,而那些识人者却能借此看出一个人的格调、才智和性情,为什么呢?这就好比有人汲取古今水木清华之气供自己呼吸,搜罗天下奇珍异玩之物任自己把玩;手里拿着那些穿不挡寒、食不疗饥、琐杂碎细之物,却珍惜得胜过拱璧,不惜一掷千金,以寄托自己慷慨不平的豪情。其实他并没有韵、才、情,不能承担此物,他们的格调自然也就不同了。

   近来有些纨绔子弟和一些庸人俗汉,自诩赏玩行家,每每鉴赏器物时,出口便俗,入手便粗,夸张摩挲呵护器物的姿态,简直比污辱更甚,以致真正的气韵才情之士互相叮嘱不谈风雅了。唉,这也太过分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掉车马,买下酒铺,卓文君身着酒保围裙亲自在柜台卖酒;陶渊明有方圆十几亩宅邸,草屋八九间,菊花遍地,松树挺拔,有酒就喝,虽然各处境地不同,心胸之旷达却是一致的;王维煮茶捣药,读诗说佛,书籍经文遍地;白居易拥名姬养宝马,洞庭采石,庐山造屋;苏轼携歌妓游西湖,乘船在赤壁游赏,与好友佛印和尚畅饮,在雪堂中休息。虽然这些人中有的奢侈,有的节俭,却无伤大雅,其真性情、真才子之风无法被掩盖。

        我一向宣扬这种观点,却只有好友文震亨对此完全赞同。明年春天(文震亨)将要出版他编纂的《长物志》十二卷,在文学艺术领域公开发表,并嘱托我为他作序。我觉得震亨这部书,室庐规矩,贵在清爽秀丽、古朴纯净;花木、水石、禽鱼生动逼真,贵在秀美而悠远、和谐有趣;书画章法错落有致,贵在奇特飘逸、隽永俊美;几榻合规有度,器具有形有式,位置合适固定,贵在精致实用、简单自然;衣饰有两晋名士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蔬果有仙境瓜果的风味,香茗有荀令、玉川的癖性,贵在悠远清淡,回味绵长。典章规制,大都画龙点睛般穿插点缀文中,以凸显删繁就简、去奢存俭之意。不只是凡夫俗子之流无法了解其中深意,就是那些有真韵致、真才情,喜欢求新猎奇的文人雅士,也不得不对震亨佩服之至,并把他文中的观点奉为圭臬。这的确是天下大快人心的一本好书,也是文人之间的一件幸事。

         正因如此,我对震亨说:“你先祖文征明,淳古风流,引领吴地风尚近百年,声名远扬。别人说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尽吴地文人的丹心墨手,都无法超越你们文家的风格流派。我以前来拜访,亲眼所见你家的婵娟堂、玉局斋,景色之美难以描述,而你仍然孜孜不倦地劳笔动墨,执笔不辍,这不是多此一举吗?”震亨说:“不多余。我正是担心吴人的意趣技艺以后会渐渐生变,如你所说,这等闲暇小事,身外之物,后人可能会不知道它的源流,特编此书,以作防备。”此言甚是,“删繁去奢”这四个字,足以为这本书的总序了。于是我把前面那些话写下来告诉世人,让世人在阅读此书时,不只是感受到文震亨的韵致才情,也可以凭借此书领悟到他的用心之深。

         沈春泽谨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贤乐堂记
后一篇:留侯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