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顺访王百川故居

标签:
吉林市满族文化博物馆王百川故居王家大院旅游 |
分类: 访古寻幽 |
始建于清代的古船厂,今天的吉林市,据说早期的建筑就地取材于城市周边的木材,建筑物多是木结构,就连围墙乃至排水沟也大多都是木板,为此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这就有了吉林市历史上几次火烧船厂的故事。加之世纪更迭以来城市大拆大建,如今的吉林市残留的古建筑已经屈指可数,吉林首富牛子厚、抗日名将冯占海等建筑精美的东北民居已经只能凭借想象去琢磨是啥样子了,典型的东北民居建筑可能也只剩下位于北山脚下素有王家大院之称的王百川旧居。
说起王百川旧居就绕不过它当年的主人——王百川。而提及王百川,现在的人只要到过吉林市的松花江畔,望见吉林大桥对这个名字也就不由感到亲切,因为这座吉林市松花江上第一座公路桥就是王百川先生于1940年捐巨款修建而成的。查资料获知,王百川又名王富海,在清末民初,曾先后担任过长春和吉林的永衡官银钱号经理和总经理,他的宅子在吉林仅次于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牛子厚的豪宅。
新中国成立后,王百川旧居成了平民百姓的大杂院,直至1984年吉林市建委将居民迁出,这座老宅子才得以恢复旧貌,并成为吉林市规划局的办公地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吉林市政府将四合院交由文物部门管理,才使得这座典型东北满族民居能够幸运地保存下来,如今的王百川旧居已经成为了吉林市满族文化博物馆所在地。
王家大院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为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前后院有花墙隔离开,前院有门房七间,是仆人居住的地方,后院有七间正房,东北各有五间厢房,是主人的住所。整个院落雕栏画栋,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通,单檐起脊的瓦房高度和跨度都很大,整个院落布局考究,工艺精湛,雕刻、画饰都极富满族文化特点,参观过后真有种庆幸它能保留下来的窃喜。
能够参观王百川旧居只能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来形容。早就慕名想看看这座老宅子,可前些年去过几次,都吃了闭门羹,两年前听说王百川旧居改成了满族文化博物馆,再次前往被20元的门票挡在了门外,毕竟不大的院落门票价格有些虚高。而就在这个双休日,本是到北山观赏荷花,路经老宅门口,发现如今的满族文化博物馆已经免收门票,上下午各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接待游客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却也心花怒放,不禁冒出“要啥自行车啊!”这句小品台词儿来。
已经观赏过长春南湖、吉林十八拐的荷花,加之有王百川旧居的吸引,北山的荷花对我已经失去了魔力,围着荷花塘转了一圈,找到一个背阴的石凳躺了一会儿,挨到午后1点半,亟不可待地奔向王家大院。虽说温文尔雅的解说员一次次让我进屋内参观满族文化陈列,但咱的心不在那些盆盆罐罐刀刀枪枪上,古色古香的院落、青砖青瓦的建筑才是吸引我的所在,围着院子反反复复绕上几圈,捧着相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顿拍照,大有久旱逢甘雨的畅快,这个周末过得很有意义。
最后还要感谢已经故去的《话说江城》作者张一民先生,是他的书告诉了我王百川旧居的前世今生,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