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
(2018-05-16 08:43:45)分类: 教学日记 |
一、概念
国际经济秩序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发起建立的,对国际经济事务进行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主要表现在:(1)
发达国家仍然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世界性经济组织和机构,维护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
(2) 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中居于垄断地位。
(3)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初级产品市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继续以不等价交换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资源原料丰富但不掌握定价权)
国际政治秩序
基本特征是: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插手地区冲突,建立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
二、练习:
1、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3、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三、答案
AAB
前一篇:老胡理论
后一篇:高考25题(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