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侃侃“隔辈亲”的宠爱

(2009-09-17 21:41:34)
标签:

育儿

教育

姥爷

祖辈

果果

分类: 果果妈的絮絮叨叨

真是没办法了,果果姥爷对果果小朋友一点原则都没有!果果对是对的,错也是对的。这种“隔辈亲”的宠

侃侃“隔辈亲”的宠爱

爱真是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为难死了。隔辈亲是现代的一种很平常的养育现象,并对当下的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水平、性格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家和家长研究的重要课题。果果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姥姥、姥爷带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果果的身上不仅有我和果爸的身影,还同时发现,他和姥爷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

 

记得我小时候我外公外婆也很宠爱我,可是印象中我是没少让我爸爸打屁股的。那会的记忆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中,以至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天下的父母是都会打自己孩子屁股的。我不喜欢“棍棒出孝子”的这种古训,认为现在的教育就应该是尊重孩子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都能够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沟通,即便果果还不到2岁,我也喜欢听他的心声,按照他的需求来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可是这种基本的教育原则的建立,还是会不小心被长辈打破。他们会把小时候对我们的教育原则统统抛在脑后,只要是外孙子提出的要求,都会想办法满足。这种情况下,真是让我头疼!

 

大家都清楚,孩子的教育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作为孩子的家庭老师,监护人或者说看护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也是因为在孩子幼儿时期,看护人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终身影响。我一直都很感激姥姥、姥爷对于果果的这种爱,也很感激姥姥、姥爷对于我们的支持和理解。可是我一直无法认同的是老年人对孩子的这种娇纵,现在他们自己都感概说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作为长辈或者说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方面没有以身作则的做到“统一”

 

由于隔代育儿的过份溺爱,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不利因素:

1、隔代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孙辈,可以说老年人疼爱孩子是无庸置疑的天性,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一旦孩子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等任性行为,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

2、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很多明明孩子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如自己上下楼、自己收拾弄乱的玩具、自己吃饭等等),也不舍得让孩子去做,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

3、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老年人思想相对落后、保守,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有时对待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竟然南辕北辙,让孩子出现思维混乱的感觉。

侃侃“隔辈亲”的宠爱

    其实,隔辈亲真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它是两代人,在生活中结出的情感的果实,是任何物质和外界影响都无法改变的。一个美好、积极的家庭,应该大家都好好的去珍惜,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起优质的品质。这些是家庭成员都应该互相磨合、迁就的。因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的。

 

    真希望,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多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不要把所有的生活都建立在隔代孩子的身上,即便年龄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爱好。不封闭自己,才能更好的享受夕阳生活。这样才能从“长辈”这个角度对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