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无意中接听到一个来电。是太平洋人寿的一个销售助理给我打的电话,她在电话中极尽可能的用简短的语言向我表述了一个很华丽的投资险种,说“投资34万,可以回报340万”。我当时本来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听后我利马来了精神。当即表示愿意更多的了解这个险种,约见销售经理见面洽谈。
首先,我要声明的一点是:我当时愿意接受这个险种的介绍并不是我“见钱眼开”!其次在后面,如果我不小心碰触到了保险经理们的敏锐神经,我也很是抱歉,毕竟博客只是我个人抒发自己见解的地方,我的所有言论不是针对任何人也不是针对保险行业。
我想给我儿子买份保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我没有特别认真的找各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们了解过任何一份险种,倒是几年前我曾经接触过2个外资保险公司的代理。不知道是那个代理刚刚入行还是本身他的表述能力有问题,或者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总之他跟我说的,和我最后理解的总是对不上。到后来,当我想要跟他签协议的时候,我看到协议竟然立即放弃了参保的想法。不说保险公司的协议属于霸王条款,至少对我来说,我认为非常的不合理。比如:在大病的范畴里,有些像老年时期的常见病就被定义的五花八门。我当时的感觉是我一定要得其中某种疾病的特别版,不然我甭想从保险公司理赔出一分钱。。。
这次,因为是考虑给我儿子买,我不得不承认,我又开始犯那种冲动的毛病了。我甚至觉得我给我儿子买份保险,他以后就保险了。可事实上当我仔细的比对了两个公司的同种类型的保险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我不得不再一次的佩服保险公司那些制定方案和拟定合同的高级人才,阅读了他们的方案和合同之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定制此方案和拟定此合同的人,绝对的,百分之一万的是我们国家名牌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用词之引人入胜,斟酌之毫无漏洞。即便像我这种文科出身的人都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要是再碰到那些工科出身,被保险代理绝佳的口才哄得晕头转向的,不买才怪了。。。
可是,这次我也奇怪了。我问了我周围很多人,他们90%的人都回答我说——不买保险!连我老公这种跟保险行业沾边的单位同事们也基本都不买保险。我觉得很奇怪,所以就特别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不研究还真是不知道,一研究我吓一大跳。
首先,我们先看本金部分。我要每年给我儿子存17000,果果现在属于0岁档,那正好要存够20年,就是34万。按照保险公司所说,到果果88岁的时候,就能领取出340万了。多么诱人的投资理财计划呀!你看了不动心吗?可是要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伟大美好的计划,离我太过遥远了。
我从第一年开始存第一笔17000,然后到隔年的时候,可以返还利息10000多。存20年,隔年取利就是可以取至少10个10000多。其实算算也蛮划算的!
但是,要想拿到那340万,要等到果果88岁,这个是不是时间太长了?好吧,那我不看88岁那么远,我就看到果果30岁的时候。33岁如果我想拿出钱来,前提是要退保。那么我按照退保的条件连本带利的取现,我可以取出47万左右。有人会说47万不是也很划算,已经比投入的34万多出13万了。
好吧,谢谢提问的人,你真聪明,的确是多出十几万来。可是那条件是已经存了30年的,中国腾飞的经济,在三十年后,我不知道要怎么告诉你,那会的价值情况?通货膨胀带给国民对金钱价值的体现,不知道那会47万可以当现在的多少钱使?10万?或是4.7万?
我总结了一下,最后我不买的理由吧,免得罗里罗嗦的最后遭人唾骂!
1、88岁,对于我和果果来说。都是太过遥远的事情了!我们家虽然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寿命都很长,可是要活到88岁,还真够漫长的。。。
2、88岁那会的340万,经过通货膨胀的洗礼之后,不知道能值几个大洋了?(给组数字大家就知道了:85年我老爸老妈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当时一共支付了2000多,说是我50岁的时候每月可以领取100元。那会他们的工资每月还不到100元!!!可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100元是个什么概念?鬼知道等我50岁的时候,100元我每月领取之后能干嘛?唯一值得我欣慰的是:我一直能够深深的体会着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
3、假如果果30岁的时候,我想变现,提前退保,我最终能取出的那47万多,跟我直接存在银行或者我都花了的意义差别不大。(保险经理问我为什么一定要体现到30岁,我答复他的理由是:30岁那年果果可能就取老婆了,我想拿出一笔钱给他,可是如果我拿出的那笔钱根本不值钱,我就没必要存在别人那。放我自己腰包,我更放心一些)
4、88年后的体制还有政策,我无从得知,我不想考虑那么遥远的事情。
顺便,唠叨一下早上我吃早点的感觉吧!
前年杭州小笼包每屉是3元,现在是4元了。鸡蛋汤去年还是1元,今年已经2元/碗了。偶最喜欢的麻辣烫,前年每串0.5元,现在是1-1.5元/串不等。不用说的更多了,大家就知道通货膨胀让钱贬值的速度了。保险或许我还会买,不过一定要有能打动我的我才会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