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地分类与立地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巴登 符腾堡

(2008-06-11 12:04:55)
标签:

巴登-符腾堡

生长区

玩渥太华林区

site

pedestal

分类: 生态
 

第五节  巴登-符腾堡分类法

 

    1946年,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森林研究站首先采用了这种方法。通过两个阶段产生立地类型。

    (1)生长区的划分。以州为单位,首先划分区域性生态单元。区域性的生态单元包括生长区域、生长区和生长亚区3级,最主要的单位是生长区。

    ①生长区域(Wuchsgebiet)是一个大地区范围,这个大地区范围是通过它们的地貌构

造(岩性与地形)、气候和地史来划分的。生长区域应与植被区划相吻合。巴登-符腾堡州共分为7个生长区域。下萨克逊州共划分为8个生长区域。通常,一个生长区域含数个生长区。

    ②生长区(Wuchsbezirke;growth area)生长区的外貌特征应尽可能一致,根据大气

候、地质和土壤,以及地貌、植被等划分,主要划分依据为大气候。在平原地区是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反映。在山区还须按垂直地带性划分不同的生长区。如下萨克逊州的Solling山分成了Solling山上部生长区(Hs)(海拔400m以上),Solling山下部生长区(us)(海拔250—400m),和Solling山麓滩地生长区(SV)。其中的Solling山上部生长区(HS)就由互不相连的一大块与三小块组成,它们呈岛屿状为Solling山下部生长区(US)所包围。从这一点看,生长区的划分虽与区划有些相似,但实际上是一级分类单位。下萨克逊州共划分了28个生长区。生长区的大小不一,大者面积相当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县,小者约为南方的一个林场的规模。每个生长区都有1个3位数的数式代码。生长区的命名通常用自然地理名称,如沼泽低地、沿海高燥地中心、东部草原、槲林地等;并有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如OH代表东部草原,Hs代表Solling上部,GM代表沿海高燥地中心。

    ③生长小区(Teibezirke growth district)。当生长区内部不一致时,根据气候,以及母质、土壤和植被的细微差异进一步划分生长小区。受大气候制约的森林植被是划分小区边界的标志,如低地栎树混交林,山地山毛榉一冷杉林,北方山地云杉林、松林等。当原始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花粉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植被的原貌。

    生长小区是生长区的补充划分单位,多数的生长区不含生长小区。

    (2)立地类型的划分。立地类型是生长区或生长小区下一级的分类单位。立地类型或称立地单元,是根据地形、土壤因子(如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度、持水量)、小气候、上层木和下层植物的局部地方性差异勾绘的。各种立地单元都有其代表性种群,同一立地单元的造林潜l力、林木生长速度,以及树种的生产力都是相同的。

    立地类型的命名各州不尽一致。巴登-符腾堡州以主导的易于识别的地形、土壤和植被命名。下面是巴登-符腾堡州之北部生长小区B的立地类型实例。

  B1:中等干燥沙土上的山毛榉-云杉林。

  地形:多位于平坦山脊和漂砾地。

  土壤类型:灰化棕色森林土和锈斑棕色森林土。

  生态种群:地杨梅(Luzula nemorosa)-波叶须草(Deschmpsia flxuoss)-黑果越桔(Vaccinium myrtillus)组。

    B2:酸性沙土上的山毛榉-云杉林。

    地形:平坦,多位于“Stubenrandsteim”地区。

    土壤类型:强灰化棕色森林土和弱灰化部分假潜育土。

    生态种群:白果越桔-Mastigobryum trilobatum组。

    B3:潮湿沙质坡地山毛榉-云杉林。

    地形:多为阴坡。

    土壤类型:中度盐基饱和棕色森林土。

    生态种群:粟草-匍匐筋骨草-地杨梅组。

    B4:中等酸性和干燥酸性沙质坡地上的山毛榉-云杉林。

    地形:经常出现在"Sandsteinkeuper”坡地,面向风口和向阳处。

    土壤类型:灰化棕色森林土,弱灰化,局部的岩成土。

    生态种群:波叶须草-地杨梅-白果越桔-粉绿白发藓。

    B5:潮湿河湖洼地或低地。

    地形:迅速排水,但常年潮湿的低地。   

    土壤类型:崩积棕色森林土和冲积土,土类混杂。

    生态种群:种类丰富,水苏风仙花-匍匐筋骨草-粟草组。

北美渥太华林区麦库米克试验林采用巴登-符腾堡分类法划分的立地单元如下。

干地立地单元

    I.厚层土(基岩在l00cm以下)。

    A:平缓坡地形(一般为0—5%)。

    1.排水良好的沙土(越桔-松树);

    2.排水中等的沙砾土(舞鹤草-糖槭);

    3.排水差的沙土(七筋姑-针叶树-械树、桦树)。

    B:缓坡一陡坡地形(一般为5—30%)。

    4.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羽节蕨-糖槭);

    5.排水较好的沙壤土(北坡,堇菜-糖槭);

    6.阳向陡坡排水强的沙土(舞鹤草-松、硬阔叶树)。

Ⅱ.薄层土(基岩在50cm以内)。

    7.裸地上排水较强的细沙壤土(舞鹤草一栎树);

    8.防护立地上排水较好一良好的沙壤土(七筋骨-槭、黄桦、针叶树)

    9.阳坡排水很强的沙壤土(石蕊-松树)。

Ⅲ.其他自然地理单元。

    10.裸岩地(蓼一松、栎、硬阔叶树);

    11.轻度防护性谷地及河溪平地(露珠草-糖槭、针叶树);

    12.湖泊及河溪沿岸带状地(杨梅-针叶树、硬阔叶树);

    13.河溪岩岸地(楤木-针叶树、硬阔叶树);

    14.冲积平原壤土(阴地蕨-糖槭);

    15.粗砂冲积平原(石蕊-针叶树)。

湿地立地单元

    16.沼泽(泥炭藓);

    17.泥炭上的很贫瘠沼泽(艺杉沼泽)(杜香-云杉);

    18.泥炭上的贫瘠沼泽(酸性的硬阔叶树-针叶树沼泽)(紫箕-硬阔叶树、针叶树);

    19.腐泥上的肥沃沼泽(硬阔叶树-针叶树沼泽)(露珠草-硬阔叶树、针叶树);

    20.草甸及冲积地;

    21.腐泥上的溪旁赤杨(唐松草-赤杨)。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该系统的立地分类是极其灵活的,分类标准、命名方法、分类的等级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地区,不同的生长区,不同的研究者各不相同。但是,分类的原始数据采集及立地制图却十分严密。如巴登-符腾堡州立地分类与成图在州农林部领导下,由林科院三名老专家主持,一位抓总,一位植被专家,一位土壤专家,共同负责制定方案t指导工作,技术培训。另从各林管局抽调20多位立地成图专业毕业的青年,经培训后,返回各林管局专事立地调查与成图。这项工作是极其艰巨与繁重的,要求每隔50m左右就得用lm长的土钻进行土壤调查,并作植被、母岩、地形等记载。由于这项工作是由少数人专职从事的,尽管分类方法不严密,但也不会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最终成果是以州为单位的大比例尺(1∶1万)的立地图。这往往须要数十年的时间,即就是要耗尽一个人的毕生精力。因此,这一成果就具备了很高的权威性与实用价值。

    巴登-符腾堡立地分类系统在德国的其他州和奥地利应用了许多年,也曾被介绍到北美。目前,中国的许多学者也很感兴趣。然而,这种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须要推敲。首先,这一方法的核心不在于先区划后分类,而在于以密度很大盼现地调查点为支撑的全覆盖的大比例尺立地图。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每隔50m设一个调查点所需要的经费将是难以支付的。第二,由于分类系统是区域性的,没有固定标准,不同的人会搞出不同的分类方案。因此,每个生长区只能由少数专家,以其固定标准,倾毕生精力去完成。这样一项生产性任务由谁来承担呢?

    此外,该分类系统的区域划分,将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并列。在德国,多数地方为平原或起伏不大的地形,它东南境外的阿尔卑斯山亦仅100余米。因此,除少数生长区呈群岛状为另一生长区包围外,多数图斑颇似区划图斑。而中国是一多山国家,且山峰高耸,如法炮制的话,有些山峰将会被横切成许多片。那末,多数图斑将是错综复杂的,层层嵌套的同心圆状的斑块,这就很难再用“区”、“小区”一类概念来表达。

    在北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综合分类方法与巴登一符腾堡分类法相似,也是区域性的分类方法。该方法是由Hills及D.Burger。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共有4个层次:立地区-土地类型-地文立地型-立地条件。立地区(site region)的划分强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并重,立地区境界根据一种以上树种对区域气候的适应来定,立地区界与植被带变化的界线一致。同时该学派认为森林生态系统区(forest ecosystern region)是生态系统的同义语,在国际交流上,生态系统区比“立地区”更合适。由此可见,此处的site region并非区划单位,将其译为“立地区”似乎欠妥。立地区以下有一补充单位site district或site subregion,中文一般译为立地小区或立地亚区。但这一级别是按母岩或土壤母质类型划分的,在地域上是重复出现的,无疑是一级分类单位,中译名亦有商讨之处。

    总之,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要探讨其真谛,不能望文生义,一见“region”、

“district”就认定是先区划后分类,将区划和分类混为一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