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人小镇怀她事,烟柳风荷随处生

(2006-07-28 08:00:43)
分类: 桃花心事(散文)

伊人小镇怀她事,烟柳风荷随处生

——江南第一水乡周庄游记

   

    周庄,你知道吗?

五月一日到现在整整过去了二个月半,我终于苦侯到灵悟而把你从心里请出来。这个下午,我放下手头的工作,任凭窗外阳光暴射,米粒的汗珠滑下我光滑的躯体。我尽褪了衣裳,卸下了心头的一切浮躁,赤身赤诚的我,或许恰好地匹配上了你,千年的朴致和柔情。一如我的真诚和深情,打动了我妻今生的相许与眷顾。

早上从上海体育馆旅游集散中心出发,车行一个多小时便抵达周庄。习惯中,游玩一处景致或者是一地名胜,我总会先了解它的背景或者先逛玩它的外围,然后再登堂入室,收获喜悦。而往往在逛玩它的周遭时,总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或者是奇特的经历。

到了周庄,我与妻并没有直接进入古镇中心,而是绕着新修好的路径,闲散到小镇左边角的地方。那里有一池连着小镇河道的小湖。小湖边养着正抽嫩芽的垂柳,微风拂过,绿浪翻腾,湖面波光银鳞,一舟小辑渐行渐远,留下一纹水辙慢慢散去,煞是好看;远处湖上横跨一座拱石桥,来往着一两个游客,或情侣相拥,驻足远眺,或单身一个,独品佳境;再加上湖对岸一架陈旧水风车,随风摆动,嘎吱有声,我与妻一愣,相视一笑,这里已如画般恬静和优美。

沿着小湖岸行进,我们过了拱石桥,到了对岸,前面不远处就是明朝江南首富沈万山的故居。前来周庄的游者,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沈万山,聊的话题最多的恐怕也是他。因此,对他知之甚多的已如过江之鲫,我又何必在此妄自非议其成败功过呢?最让我和妻难忘的是,在沈万山故居里面有一个小私熟。这是今人根据史料记载翻制的一个场景。虽然场景的制作是用塑形木制,并无出奇之处,但是,场景中的这种学习氛围和双亲恤子的情形仍让我们久久不能忘却。场景中,私熟先生面带微笑,语气轻和,讲课详细,座下几个学童认真听讲,或点头微笑表示已理解先生所述,或细眉微皱,正思考先生的问题。而在这几个学童中,恐怕就有一个是沈万山了。在左边墙壁上,开有一棱形小窗,沈万山父母面色和蔼,正关心着沈万山的学习呢。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也才成就了沈万山不凡的人生。

沈万山故居后门连着一口池塘,池水幽碧,似有清凉之气,让人心泰神弛。幽碧的池水或许还残留着当年沈万山洗下的笔砚墨汁?由于正值春夏之际,花红草长,芦苇丛生,池中睡荷慵懒,见着我们,似笑非笑,爱理不理。我与妻漫步于池边小径,似乎闻到了荷花香芬四溢,清气扑鼻。在这时,我心中童趣陡生,弯腰随身捡了颗小土块,抛入池中,扑嗵一声,惊得一池荷花以手遮脸,花容失色了。我笑了,妻也笑了,笑我的无聊,笑景的别致。望着池中涟漪一圈圈地漾去,竟犹如妻笑绽的容颜,恐怕我是这一辈子也忘怀不了了。

中午过后,我们便开始进入古镇了。通常,在江南小镇游玩,自然少了了要坐蓬船的。特别是名甲天下的江南第一水乡。可是,来不逢时,在五一国家长假中,慕名前来周庄的人实在太多了,用我惯用的语气夸张地说就是人多得跟米一样了。自然坐蓬船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从陆地上俯看纵横交错的河网上,橹来楫往,车水马龙。或而有吴地船家,兴趣所致,放声歌唱,俗俚吴音,情韵四开,随着蜿蜒的河道萦绕三千年。我与妻反其道而行之,一面感受河中之景,一面放足青石小径,竟然陡生前尘今世,恍如同岁之感。执妻之手,徜彷前行,与妻的缘分,岂非也是千年修来的福?感受着身边游客,娇妻笑靥,斑墙灰瓦,木门铜扣,蓬船河渠,垂柳石桥,我们只疑身在梦境。不知不觉中,沈厅,张厅,怪楼,迷楼,禅源,古迹……我们已随游客游览了小镇各处景点。各处景点景致异彩纷呈,每个人看了恐怕都难免会有生出自己独特的叹息和感悟。对于我来讲,现在的感怀掩埋心底,当白云过驹,沧海桑田,到那时侯再回味起来时,那味道或许早比现在说出更有了升华。就如才女三毛,传闻她也曾到过周庄,也曾深深眷念,徘徊小镇而不忍离去。当我们再次去寻找她的足迹时,却只留下了她落泪的传说,和离去的孤独,而她的足迹和欢笑,已如她的生命只能在想念中永远的泯失。也许,有一日她也会回来周庄,独自在一个角落静静地落泪。这,却已不是我们所能看到了。

而有一件小事,是我所不能忘怀的。下午时分,我们的相机没电了。还有很多景点没有拍到。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可以让我们充电的地方。在河道的两边,都有一排低矮的民居。这些民居建筑风格很古拙,看起来相当有年头了,这就是小镇细致保留下来的财宝吧。沿河道的一排都开着一些店铺,这是小镇居民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其中有一家在租售民族服饰。有些人感兴趣就租一套民族服饰,然后在河边摆些姿势,拍影留念。于是,我想去租一套给妻穿,拍照,同时也借地方将相机充电。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我一提,那位中年掌柜的就笑呵呵地说,没事,你充电吧,不收你钱。谁在外面不会遇到些不方便?你充电就是。我心中一阵释然,没想到做生意的人也这么好讲话,这在当今实在难找了。或许,这就是小镇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中年掌柜的闲聊中,妻也在一些小妹的帮忙下,穿上了一套银头套、红底襟裙的民族服饰。当妻略带羞涩浅笑地迎向我时,我一时竟呆了。我再一次进入了迷幻。本就娇柔清秀的妻,穿上了这套民族服饰,在这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小镇,竟让我一下子进入了那个美女层出不穷的朝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地美女一直响誉着三界。妻的这一身装束,就如仙女下凡,美不可言……当我从幻境中醒来,我不得不用纸巾塞住我的鼻孔,我担心在一会儿为妻拍照留念的过程中,我不知要流多少两的鼻血。

随着暮色降临,河道两岸各燃起了一溜红灯笼。红灯笼映照着河水,石桥,古屋,木楼,竟有了一种畅怀上古的喜气,而这种喜气在黛青色的夜暮中弥漫,或者早已成为仙气了?而在这仙气氤氲中,我与妻携手来到了双桥。周庄的河道多,但石桥却似乎并不比河道少。而在这所有石桥中,最出名的恐怕非双桥不可。

双桥的名扬天下,得益于他的挺致和交错,得益于他为周庄百姓过河奉献,更得益于已故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杰作《故乡的回忆》。双桥是周庄所有石桥中的灵魂。你如果想游玩江南,你一定要游玩江南古镇;你游玩江南古镇,你一定要到周庄;你到周庄,你一定要去看石桥;你看石桥,一定要去跨过双桥。看到双桥,心中有一种朝圣般的至诚至敬。我携着妻,在跨过双桥的人流中,来来往往,周而复始。不知道为什么?许是这种经历在这辈子中是最美妙的一次?看着蓬船划破水面,穿梭在双桥间,船公的歌声在双桥这边唱起,音在那头落下。我不想走了,我就如三毛不想离开周庄般不想离开双桥。我想拥抱双桥,我想与双桥定格。岁月易逝,生命也是短暂的,可是这种情性,却能如此这般的长,长到我的生命无法使用完她。就像爱情,年华老去,她却依然年轻。而我与妻的真爱,怕也是今生,来世,三生,五生也用不完,割不散!

就在这个晚上,就在双桥边,我要来了酒,要来了小菜,要来了万山蹄,我与妻相视而座,妻幸福的言语和甜美的笑容比那桌上的鲜花还要来得鲜美,来得动人。请允许我饮酒而诗,同时我就可以借着诗,借着酒,借着妻的美,妻的爱,敬献周庄的夜,静候那浪漫的弯月,从周庄的水乡中醒来。

那么,我的诗,当著之为笑,吟以为邀:“

日暮周庄孰不知,烟波河畔有人愁。

放怀且饮邀明月,千载双桥弄小舟。

……”

妻却出乎意料地娇笑道:“月亮你千万别出来,喏,有人又酸开了……”

2006-7-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