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意大利自驾阿尔卑斯风光多洛米蒂意大利摄影 |
分类: 秘境和绝景: |
地球上有很多壮美的山地景色。阿尔卑斯山山麓的许多村子,绿茵茵的草甸中点缀着的教堂和五颜六色的房屋,背后衬托着雄伟的山峰,显得格外吸人眼球。位于意大利南蒂罗尔的多洛米蒂山脉中的富内斯地区,更是其中的精品。
我也是偶尔在谷歌图片上偶尔搜索到这里,才千里迢迢从奥地利维也纳驱车600公里,进入意大利境内,费尽功夫,才找到这个令人垂涎的绝景。
在海拔570米的因斯布鲁克住了一晚。因斯布鲁克至富内斯虽然只有100KM,但需要翻越一座海拔1370米布伦纳山口(Brenner
Pass),一路爬上800米的大坡。
由于布伦纳山口是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必经关隘,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难怪奥匈帝国解体后,意大利会提出以这个关隘为边界,侵吞了蒂罗尔的一半地区。即便是现在,车流量都非常大,非常多的卡车。车在云中走,从网络的图片中才知道,原来大多路程都是高架路。
路旁出现了山洞和意大利的国境符号,明白已经爬到了布伦纳山口。原本打算停车拍摄,却因为道路两旁没有停车处,只好车上抓拍几张,快速穿越垭口。
翻越山口,进入意大利境内,几十公里的下坡路,一直到谷底。还是第一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
阿尔卑斯山脉从法国尼斯跨越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德国和奥地利,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欧的斯罗文华尼亚,是欧洲的神山。
多洛米蒂山脉属于蒂罗尔地区,正好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部。风景壮丽的蒂罗尔地区(德语Tirol,英语Tyrol)在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这片区域为教会领地,臣服于哈布斯堡家族,属于奥匈帝国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战败后,蒂罗尔一分为四,南蒂罗尔被迫割让予意大利,现在南蒂罗尔部成了意大利南蒂罗尔省(德语区)和Trento省(意大利语区)。
作为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的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2009年登录世界自然遗产,面积很大,从西部的Adige河谷到东部的Piave河谷,南部延伸到Sagana河谷,北面以Puster河谷为界,几乎占据了整个南蒂罗尔省和特伦托省的北部地区。众多的石灰岩山峰形成了大量的河谷,湖泊和草原,是户外徒步者们的天堂。
富内斯的意大利语全名叫Dolomiti Val di
Funes,意思为“富内斯多洛米蒂河谷”,只是巨大的多洛米蒂山脉中的一小块区域。因为山谷的南面耸立着一座叫做Furchetta的秀美山峰,可谓多洛米蒂山脉中的精品。沿着山谷分布着Tiso,
St.Peter和Santa Magdalena等几个村子。
车子下了A22高速,拐进小路不久,Furchetta山峰的雄姿开始映入眼帘。
富内斯山谷最深处是一个叫做Santa
Magdalena小村子,位于Furchetta峰的山脚,山谷两侧地势非常陡峭,除了谷地聚集了许多房子,山坡上也零星散落着不少漂亮的房子。
因为这里成了热门的旅游景胜地,村子里开了不少民宿,前后花园,都装扮的非常精致。
真是一个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世外桃源。
预定的一个叫做Gasthof
Edelweiss的民宿位于河边,一个老太太留守做前台。因为拍摄结束回到家已经很晚,餐厅早已打烊,问老太要了一杯啤酒还执意不肯收钱,甚是感动。
竟然在这样一个偏僻山沟里还遇见一对乘坐公共交通来的中国80后女孩。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抛弃旅行团,真正走出国门了。
办好入住,迫不及待开着车车,在山谷两侧的山坡小道上到处寻找拍摄机位。先是找到河谷最深处那座叫做“Giovanni”的小教堂,狂拍一阵。
从St.
Peter绕很大一个圈,找到一个拍摄点,也显然不是要找的地方,但这里可以把整个河谷作为前景,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最后直接把车开到教堂,才在离教堂不远的地方,找到这个准确的机位,显然这里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打卡点。
真是一处罕见的绝景点。自以为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和这里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在这里静静地等候着日落,为其壮美的日落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