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寻找莫扎特和音乐之声的踪迹

标签:
奥地利自驾萨尔茨堡音乐之声莫扎特故乡旅游 |
分类: 中欧和东欧:18国 |
位于奥地利和德国交界地带,阿尔卑斯山玄关城市的萨尔茨堡(Salzburg),不仅是莫扎特的故乡,更因是电影“音乐之声”故事描述地和主要拍摄地而名声远扬,吸引八方来客。
从克鲁姆洛夫到萨尔茨堡约200KM,捷克境内虽然走的是小路,但一片丘陵草原风光。
经过一个边境免税店,这种设在“没有边境的边境”公路旁的免税店还是头一次见到。不少当地人在购买可乐,香烟等免税品。估计两国之间某些商品是有差价的。
从奥地利出发穿越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兰,再次返回奥地利,20几天时间一晃而过。从林茨到萨尔茨堡一路高速公路(A1),限速还是140码。途径一个叫做Gmundee的小镇,这个小镇因临特劳恩(Traunsee)湖而成了一个当地人的游玩地。
特劳恩湖(Traunsee湖)的东岸是一座1500多米的山峰,湖中心有一个水上宫殿,景色并不十分出众。
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萨尔茨堡(Salzburg),是一座只有15万人口的山城(和国内的县城相当),但却是萨尔茨堡州的首府,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也是从德国进入阿尔卑斯山南面的交通要道。穿越山城的萨尔茨河是德国和奥地利边境河“因河(Inn
River)”的主要支流。
虽然萨尔茨堡和其他中欧城市一样,拥有古老的历史,但可能并不受哈布斯堡王朝的重视,古城中也不像因斯布鲁克那样拥有大量的古迹。最重要的地标便是河西岸一座山丘上的古堡,萨尔茨堡要塞(德语:Festung
Hohensalzburg)。
萨尔茨堡要塞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古堡内部现在改建成为数个博物馆。
城堡山上,也是拍摄萨尔茨堡全城的绝佳之处。
由于城堡山的地势非常陡峭,1515年修建了运货的缆车,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缆车。现在无疑已经更换了最新式的齿轮缆车。
从地面广场上仰望的城堡山。
城堡山下最主要的两座建筑占据了大片区域,萨尔茨堡大教堂(主教教堂)(Salzburger
Dom)和主教宫殿。大教堂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天主教萨尔茨堡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现在的这座教堂建于1628年,巴洛克风格。
大教堂前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巴洛克风格。
大教堂内部的装潢中规中矩,不算特别出众。据说莫扎特就是在这里接受洗礼的。
大教堂北面是主教宫殿(Salzburger
Residenz)和宫殿广场。主教宫殿建于15到16世纪。现在内部设有美术馆,展出16到18世纪,以及19世纪奥地利绘画。
主教宫前广场上的喷泉据说是当时中欧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
让萨尔茨堡人最引以为豪的既不是萨尔茨堡要塞,也不是大教堂,而是这里是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游客们来到这里的很大目的相信都是为了膜拜莫扎特。与主教宫广场为邻的莫扎特广场上,1842年竖立的莫扎特纪念碑(青铜塑像)是除维也纳的莫扎特纪念碑外最主要的莫扎特纪念碑。
莫扎特出生地(Mozart
Geburtshaus),位于位于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9号,如今这条窄小的胡同已经成了萨尔茨堡最主要的购物观光街道,街道两旁都是一些高级品牌店。
1756年莫扎特就出生于粮食胡同的这栋黄色楼房的三层公寓中,并一直居住到17岁,这里是莫扎特短暂一生中最主要的生活和创作场所。如今这整栋楼都作为博物馆,展示着莫扎特的生平和作品,内部不能拍摄。
莫扎特是家中的第七个小孩,得益于父亲是萨尔茨堡大主教教廷交响乐队的演奏员和作曲家,从小接受父亲的音乐熏陶和指导,3岁开始便展示出他的音乐奇才,6岁时已经谱写出三首小步舞曲。在莫扎特17岁时搬到萨尔茨堡的河对岸的公寓之前,莫扎特已经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莫扎特17岁(1773年)以后在萨尔茨堡的旧居(Mozart
Wohnhaus)位于河北岸老城广场(marketplaz)的南侧的一栋公寓的2楼。莫扎特在此居住了三年,也在这里创作了不少作品,然后前往维也纳发展。
因为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故乡,1877年这里创办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er
Festspiele),最初以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为初衷,每年7月最后一个周六开始,连续举行五周的音乐盛会。如今已经举办了98届,除了一战期间短暂停止,从未间断。这个“艺术演出大厅”便是音乐节的主要场所。
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创,让萨尔茨堡成了继维也纳之后的又一个音乐圣地。1965年上映的美国百老汇史诗级不朽巨作“音乐之声”,便是以发生在萨尔茨堡的真人真事,以萨尔茨堡为背景而拍摄。
音乐之声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特拉普家庭演唱团》(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的戏剧作品,描述阿尔卑斯山上某处修道院里的一位实习修女玛利亚到特拉普家担任教职,然后从赢得孩童们的心,到与单身的男主人相爱、结婚并组家庭乐队,最后又有惊无险的逃离纳粹魔掌的故事。该片上映后,引起轰动,赢得的无数国际奖项,包括196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现代艺术博物馆观景台,就是这个Do-Re-Mi的场景之一,也是城堡山的绝佳观景台。
米拉贝尔宫,从入口到花园,一直到宫殿后方的喷泉,都是音乐之声的场景。
米拉贝尔宫(德语:Schloss
Mirabell)是萨尔茨堡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在1606年仿照意大利和法国的宫殿而建造的一座巴洛克风格,几何对称的花园内,设有四组神话主题的雕塑,均为意大利雕塑家Ottavio
Mosto的作品。
横跨萨尔茨堡河上的莫扎特桥,是一座钢铁桥,建于1903年。
而音乐之声的海报封面和Do-Re-Mi歌中反复出现的以雪山为背景的草地拍摄点,几经询问,才在离萨尔茨堡40KM外的一个叫做Werfen的小镇西北面的山坡上找到。
待续。
前一篇:华沙,美人鱼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