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昔日的北美商贸之都

标签:
蒙特利尔自助游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圣约瑟大教堂蒙特利尔皇家山旅游 |
分类: 北美美墨加:3国 |
蒙特利尔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的一个岛屿上,由于占据着极其便利的交通位置,在法国人和英国人统治期间,曾经作为加拿大省的首府,是当时北美地区最大的工商城市和艺术之都。
随着维多利亚女王将加拿大省首府搬离蒙特利尔至渥太华,以及多伦多的崛起,蒙特利尔逐步丧失了其在北美地区最大城市和艺术之都的地位,如今,蒙特利尔除了保持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世界法语区除巴黎外的最大城市之外,似乎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座城市。
但这座大都市,依然保留着加拿大甚至北美最雄伟和最华丽的两座教堂,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和蒙特利尔约瑟大教堂。
从渥太华开车至蒙特利尔,只有210KM,路况很好,车流量也不大。离开渥太华,已经进入法语区(所有路标都是法语)。传说中的枫叶大道上的50号公路的绚丽枫叶景致,今年已经无法期待。
途径一个野生动物园,Omega
park。原本计划进入拍摄其中一条步行道的枫叶,既然枫叶不红,也就没有购票进入的欲望。
蒙特利尔的主要著名建筑和景点,基本都集中的老城区内,只有圣约瑟大教堂较为偏离市内,位于皇家山的西侧。早早抵达蒙特利尔,顺道直奔圣约瑟大教堂。还未进入教堂大门,高高耸立的教堂大圆顶已经映入眼帘。
圣约瑟大教堂(Saint Joseph’s
Oratory)依山而建(皇家山)。这座蒙特利尔最高建筑物,拥有世界第三大穹顶(高97米,直径39米,仅次于科特迪瓦的亚穆苏克罗和平之后大殿和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加拿大最高的教堂。但是并非一座古老的教堂而是在1904年始建的原教堂的基础上于1967年重建之物。
圣约瑟是耶稣的养父,圣母玛利亚的丈夫,雅各的儿子。教堂的创建人安德鲁教士(André
Bessette,1845-1937)出身蒙特利尔郊外一个贫寒家庭,从小从母亲那里得到对圣约瑟的信仰,立志做一名传教士。18岁开始在当地的一个教会当守门人,工作近40年。在此这期间他专心研读《圣经》。相传无意中用教堂中的香油奇迹般治好了另一个教士的脚,从此许多腿脚有病的人慕名前来求医,这些病人离开时都扔掉拐杖。如今圣约瑟大教堂的一层墙壁上依然悬挂着大量拐杖。但相信只是一个传说,这些拐杖也并非真的是病人们所留。
1904年,安德鲁教士募集到资金开始在他工作过的教会附近的皇家山山脚(现圣约瑟大教堂的位置)建设一个约瑟小教堂。很快这座小教堂无法容纳大量前来的信徒,他期待能够建设一个更大的圣约瑟大教堂,这项计划终于在他亡故后的1967年完成。圣约瑟大教堂的后山上的这座小教堂,相传就是安德鲁教士当年的修行教堂。
与世界上众多的古老教堂不同,现在的约瑟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现代化建筑,有5层高(内部设有电梯)。3-5层教堂内部,采用简洁的(钢筋水泥)设计。正前方祭坛上悬挂耶稣十字架。
管风琴由于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中世纪开始,欧美国家的大多教堂都在教堂大厅的背面墙上设置管风琴。圣约瑟教堂的的管风琴设计也别具一格,外围有精美的装饰。
四周墙壁上的耶稣十四苦路浮雕。
以及耶稣十二门徒的木雕。
教堂的彩色绘窗。
除了上部的大教堂,一层还设计了一个规模略小的礼拜堂。
一层礼拜堂的侧面设置了一个圣约瑟的小祭台,圣约瑟的塑像头顶三层圆顶,照射着蓝光。
不少信徒前来为圣约瑟点燃蜡烛。
站在教堂圆顶下方的平台上,可以俯瞰蒙特利尔的市容。
从入住的酒店沿着St Laurent大道一直向东,就是蒙特利尔老城区,位于圣劳伦斯河边一块窄小的区域。
老城区的一个地标中心广场,卡第耶广场(Place
Jacques-Cartier)规模很小,这里原本是蒙特利尔开埠当初,人们用来交易的一个市场。1809年在此设立了英国著名海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爵士的铜像。无法理解蒙特利尔当时还是法国人统治,却竖立一个英国著名将领的铜像。
广场以法国探险家和航海家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1491-1557)的名字命名。卡蒂埃三次航行到加拿大,为欧洲人开启加拿大的大门。
广场周边如今开设了很多鲜花店和咖啡店。
这家酒店也以Nelson命名,无疑是一家上百年的建筑遗迹。
广场上设置了不少老照片,影响了整个广场的景观,却向行人们展示着昔日的繁荣。
卡第耶广场的前方,是老港口。商品从这里运抵蒙特利尔,便直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卡第耶广场显然是依靠这个港口发展起来的。如今这里成了游船码头和游艇停泊港湾。
卡第耶广场旁边的商业步行街。
卡第耶广场的东侧,是建于1878年的市政厅。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于1967年应邀参观世界博览会,曾在这阳台上对着群众演讲,喊出“魁北克独立万岁”这句名言。
古城内街景。
欧洲最富丽堂皇的建筑都是教堂,作为北美最大的教堂,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也叫做圣母圣殿),是参照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建造的,所以人们称其为“小巴黎圣母院”。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672年,后于1824年重建,由纽约的建筑师O’Donnell重新设计,并于1929年完成,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教堂。这个设计师也成为教堂内唯一埋葬的人。
圣母大教堂与世界上其他著名大教堂的区别在于其内部采用大量木质和色彩艳丽的装饰雕刻,富丽堂皇。
圣堂左侧设有一个布道讲经台(The pulpit),上有精美雕刻。
圣母堂后部的管风琴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
作为一个非教徒,虽然难以理解这些教义的真谛,但对这样富丽堂皇的建筑艺术,感到惊叹。这样的一座古老建筑,为何未能列入世界遗产,令人不解。难道是加拿大人不热衷于申遗?
圣母堂后面还有一座装饰极度奢华的“圣心小教堂”(Chpel of Natre-Dame du
Sacre-coeur),当地民众称为“婚礼小教堂”。该教堂在1978年12月7日的一场大火中完全烧毁,现在的圣心小教堂建于1982年。
加拿大最著名歌手迪奥就是在此举行的大婚。
圣母大教堂的门前有一小广场,达尔姆广场(Place
d’Armes,也叫武装广场)。广场上的铜像,是为纪念1664年蒙特利尔市市长Paul Chomedey Maisonneuve
在这里杀死了当地土著易洛魁人的首领,从此终止了印第安人的攻击。
脚下四尊塑像分别为对蒙特利尔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军人、医生、皮毛商人及当时的战斗对手印第安酋长。
这里是一个小憩,观看当地市民和游客的好地方。
皇家山(Royal
Mont)对于当地市民来说,是个郊游跑步日光浴的场所。对于游客,这是俯瞰蒙特利尔市景汇和拍摄日落的场所。山上有两个观景台。
蒙特利尔的宣传画册,拍摄出来的皇家山是这样的。显然是在枫叶最红时的无人机航拍。
现在人们喜欢谈论民宿,更有很多人出国开始选择住民宿。实际上真正的民宿是日本,台湾那些和房东同吃同住的民家。而目前包括在国外很出名的Airbnb和booking上预订的大都是普通民家提供出租的公寓(房东自己不同住)。这次加拿大,预订了不少这样的公寓。蒙特利尔这家位于St
Laurent大街上的公寓,外观虽然不起眼,内部却相当整洁,厨具,冰箱,洗衣设备一应俱全。
在加拿大期间,逛了很多超市。面对这些种类丰富,新鲜安全,价廉物美(物价基本和国内相当)的瓜果蔬菜牛奶果汁,感叹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落后的农业和高昂的基尼指数。
前一篇:渥太华,里多运河河口上的美丽首都
后一篇:枫叶大道之翠湖山庄,层林尽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