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黄刀的极光拍摄体验

标签:
极光拍摄黄刀极光黄刀yellowknife黄刀极光村旅游 |
分类: 北美美墨加:3国 |
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北极光,令人惊叹。地球上有名的观赏绚丽北极光的地方有很多,芬兰Rovaniemi和Saariselka,瑞典Kiruna,挪威Tomso和Alta,冰岛Retkjavik,格陵兰岛Ilulissat和Kangerlussuaq,阿拉斯加Fairbanks,俄罗斯Murmansk。加拿大则是黄刀最具代表。
极光的英语和法语名字用古罗马黎明女神Aurora(欧罗拉)的名字来表述,是地球极圈中的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简单地说,是来自太阳和地球磁层中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带正电的电子)中的一部分,在地球中磁场最强的南北极的高空(100-200KM)形成螺旋形粒子流,与地极上空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碰撞而释放出的能量(可见光)。
极光中出现的不同颜色是由于地球热成层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被太阳风的电子激发而成。绿色的极光最为常见,这是因为热成层中数量最多的氧原子只需较少的电子能量便会释放绿色电磁波。
在较低海拔处,氧原子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氮原子,氮原子吸收电子后释放的电磁波主要就是蓝色。
而红色的极光,是氧原子在吸收足够强的电子后才会释放的电磁波,通常只在太阳活动较为强烈时才会出现,而且基本出现在最上层。这次在黄刀的第三个晚上就见到过微弱的红色极光。
极光并非出现在整个北极地区,而只是出现在一个近似以极点为中心的极光椭圆带(Aurora
Oval,也叫极光卵)上,纬度大约是北魏65度-70度(位于北极点附近,却见不到北极光)。位于这个极光椭圆下方的地方,就能看见极光。上文所述的这些国家和城市都是位于极光椭圆正下方。
据说我国的黑龙江的漠河也能看见极光。没错,漠河有时的确能看到,只不过能够看见极光的概率很小。漠河的纬度大约在北纬52度,离通常的极光椭圆位置有数千公里远。但极光椭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因为极光的强度变化(极光KP指数)而略有移动,极光越强(KP值越大),极光椭圆面积也越大。漠河只有在KP值达到最大时才勉强被极光椭圆覆盖。这次在班芙有一晚也略见到一点极光。
极光显然不只有北极光,南极光也和北极光一样出现,只不过南极周边除了南极大陆,鲜有陆地,人们不易抵达南极圈而已。更多人以为极光只有冬季才会出现,实际上极光一年四季一样存在,只不过极圈的其他季节,夜晚比较短暂,天空也不够黑,极光不易肉眼观看而已。
耶洛奈夫(Yellowknife),又常直译为黄刀镇,是加拿大西北地区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最出名的极光观赏和拍摄胜地。不仅是因为黄刀处于极光椭圆正下方,也因为黄刀地势平坦,周边没有高山阻挡。
说黄刀是最大城市,人口也只不过大约2万人。这里地处北极圈以南约400公里,不仅是加拿大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镇,也是加拿大最热门的北极光观赏胜地(据说一年中有240天能观赏到北极光)。
黄刀有一个小型机场,只供中型以下螺旋桨飞机起降。加拿大西部几个主要城市(主要是卡尔加里和温哥华)每天有不少航班飞抵。
进入冬季,大量的极光观光客的到访,黄刀的机票往往一票难求。这次从卡尔加里搭乘加拿大航空的飞机前往,行李却未能同机抵达,很可能是因为满员,飞机的行李舱未能装下。
机场的到达大厅里,几个主要的租车公司都设有租车柜台。
亚洲人喜爱北极光,可能是受到了“人的一生必须要体验一次极光”的思潮的影响。黄刀的主要游客客源,以前基本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这里的极光观赏地图,也只有英语,日语和韩语。相信不久,中国人将很快成为最大的客源。
黄刀说其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小镇。小镇的四周,有大大小小众多湖泊,东边的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是加拿大第二大内陆湖(淡水湖)。镇上除了酒店,商店,餐厅数量都相当有限。
黄刀的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度以下的极寒,整个大奴湖结冰,湖上可以通车。
小镇的东北角的一个半岛上,有个小山坡,是个俯瞰黄刀镇全景和大奴湖的绝佳观景台。
9月底的黄刀,已是深秋,一片金黄色。
大奴湖上,漂浮着一些鲜艳的小屋。这里地大物博,却将房子建在湖上,肯定有其特殊用途。
大奴湖上除了不少汽艇,还运营着很多水上飞机,不仅用来观光,也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即便是来到了极光椭圆的正下方,观赏极光都需要避开光污染的城区,而必须要远离城区灯光漆黑夜空的空旷野外。下图在黄刀郊外拍摄的图片左侧部分,也显然是受到了天边中黄刀镇的光污染的影响。
黄刀的极光观赏点,主要散落在小镇北部4号公路的沿线。其中以离小镇40KM远的极光村(Aurora
Village)最为出名。
极光村其实就是位于一块空旷的野外而开发起来的一个专供游客观赏极光的简易帐篷营地。据说是日本人嗅到商机而开发。村内有十几个大型帐篷(内有取暖设施),一个餐厅和厕所等其他服务设施。有大巴前往市内主要酒店接送客人,每天约可提供400人入村(收取门票)。
虽说极光村有取暖设施,也有以帐篷作为前景的拍摄条件。但作为一个以观赏极光的游客为主要群体的地方,显然不是专门拍摄极光的摄影师们的理想场所(大量游客的手电光严重干扰拍摄)。
摄影师经过长曝拍摄出来的极光照片固然绚丽,但实际上肉眼所见的极光并没有如此绚丽。这是因为许多肉眼难以见到的光线经过镜头的长时间曝光而得以记录。拍摄日出日落,需要天空有云彩(以供光线反射)。但拍摄和观赏极光,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的夜空最为适宜。此行守候黄刀夜空三夜,都有厚厚的云层,极大影响到了极光的可视性。
在极光椭圆下方,只要天气够好,肯定每天都能观赏到极光。但极光的出现时间,和气温,地极磁场等很多因素有关,通常出现在夜里10点至凌晨2点概率较大。此行的黄刀极光拍摄,不算完美,但是第一次体验,为以后的阿拉斯加,冰岛极光拍摄,积累大量经验。
TIPS:
1. 如何拍摄极光
拍摄到绚丽的极光,显然不是随便拿个卡片机就能拍摄到。不仅涉及到曝光时间(光圈,速度,ISO),取景,更涉及到漆黑的夜晚中如何对焦。
1) 使用镜头:极光舞动范围极大,镜头焦距越小,所能拍摄的天空范围也就越广。同时景深也越广
2)
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即便是拍摄舞动的极光,曝光时间也常常需要10秒以上,没有三脚架,等于没带相机。至于是否使用快门线,并非如此重要,不使用快门线,也可使用2秒定时拍摄防止按下快门时微弱的抖动。
3)
白平衡:大多数的摄影师拍摄极光时都将白平衡设置在色温3000-4000K,这是他们的经验得来。极光在冷色调下显得更为生动,但色温过大,容易使得绿色的极光变得浑浊。
4)
快门,光圈和ISO组合:为了减少噪点,光圈应该是放到镜头的最大值,大光圈也容易得到最大的超焦距。放在手动挡,根据极光的亮度,快门速度从20秒左右开始调节试拍,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ISO设置在3200左右较为合适。
5)
对焦:漆黑的郊外,相机自然无法自动对焦。在周围的摄影师们聚精会神拍摄的过程中,任何打手电,用手机照明,无疑都会遭到愤怒的辱骂。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镜头的调焦放在手动挡,预先将焦距调到超焦距位置(以保证拥有足够清晰的前景),然后用胶布将镜头的焦距固定,防止拍摄过程中镜头焦距被误碰。
2. 相机保温:
低温下,电池消耗快。拍摄极光,多准备备用电池是必须的。相机用特殊的保温相机套保温也有助于防止电池过快消耗。在相机保温袋中放入暖宝宝,也有助于相机保温。
3. 黄刀气温:
9月底的黄刀,夜里气温大约在零度,并不是十分寒冷。但冬季最低气温会在零下十度以下,有时会到零下20-30度。做好防寒措施是必要的,也别是脚的保暖。
4. 黄刀极光村网址:
http://auroravillage.com/
后一篇:多伦多掠影,感受加拿大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