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鸳鸯奶茶的大都市

标签:
香港国际大都市尖沙咀九龙旅游 |
分类: 活力东南亚:10国 |
香港有种饮料叫“鸳鸯”,咖啡和奶茶的混合饮料,形象地反映了香港。被英国统治了近70年的香港,无论政治法律制度,街道名称,还是市民的某些生活习惯,都强烈留下了殖民时期的烙印,但香港人又遗留着中国传统。
2000-2003,三年外派,大街小巷,一草一木,感慨万千。
弹丸之地,发展公共交通无疑是香港的重中之重。除了7条地铁,2条铁路和机场快线,香港的四通八达的公交巴士和大量的小巴,贯通了整个城市任何角落,普通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香港买车便宜,养车费用高昂,拥有车子的基本都是中高收入阶层。
通用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香港街道地方指南”不仅印刷精美,街道,小区,公共交通信息非常详细,港人几乎人手一册,每年出新版。内地任何城市,甚至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都没有一本像样的地图册,不可思议。
九龙,老香港的代名词,特别是尖沙咀一带,商业,酒店林立。早年内地赤贫年代,收音机中的“敌台”,九龙,尖沙咀,成了亿万民众的向往。九龙弥敦道,贯穿九龙地区的商业大动脉。
洪水般伸至大街中央的广告牌,香港的标志性特征,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城市有如此汹涌的广告牌。台风季节,这些横七竖八的广告牌成了威胁行人的巨大安全隐患。为此,在香港只要气象台挂出8号风球,全市无条件休息。
九龙地区城市老旧,满街破楼。窗户中伸出的空调机,晒衣架,无法想象这是一个繁华大都市。法制社会,没法强拆,旧城改造大难题。
旺角一带,小商品中心,也是红灯区。杂居街道中,各种食肆,电器商铺,一家挨一家。亚皆老街,旺角道,太子道,上海街,粥街,通菜街,西洋菜街......。指压按摩,一楼一凤,时钟租房......
黄大仙,香港首席寺庙。庙宇不大,香客满盈。逢年过节,人山人海。
九龙的最繁华地段,非尖沙咀莫属。通往香港岛的天星码头的“天星轮渡”,1898年就已经开始运营,100多个年头,见证着从旧香港到殖民地,再到新特区的变迁。虽然开通了海底隧道和过江地铁,天星轮渡仍是香港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香港的象征性经典风景。
天星轮渡隔壁的钟楼,原九龙火车站旧址,成了一处公园。
半岛酒店,全球的豪华酒店地标之一。房价高昂,普通人难敢问津。酒店顶层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富商名媛的首选。
半岛酒店的一楼购物走廊,也是香港最早的世界名牌商店街。
半岛酒店一楼大堂的下午茶,更是许多游客去香港的必须节目,最低套餐约300港币。
尖沙咀的维多利亚海滨走廊,欣赏香港夜景的绝佳之处。
最近几年,尖沙咀海滨走廊上还模仿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修建了一条港版“星光大道”。
尖沙咀东边的红磡和黄埔地区,首富李嘉诚的天下。从早期的大规模住宅公寓“黄埔花园”,到后期的豪宅“海逸豪园”,海逸酒店,海逸广场,再到新近的超高层豪宅“海名轩”,见证李家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海名轩”(Harbourfront
Landmark),73层高,最小面积180平米,03年当时售价大约7万港币/平米。
香港岛的绝大部分均是山地,商业高楼集中面对九龙侧的狭长地段。半山地区则是香港的高级住宅区的代名词。中环核心区,集中了香港的地标性建筑。每栋楼,都是一个家族一个企业集团的故事。
中环三剑客。中国银行大楼,长实总部大楼和汇丰银行。 长实大楼总部50层的会议室俯瞰和记黄埔和九龙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二期,落成于2003年,是当时香港第一高楼(88层,420米),全球第三高大厦,新鸿基地产开发。香港金管局购入14个楼面入住。香港新地标。国金二期的最高纪录在2011年被环球贸易广场超越(108层,490米,也是新鸿基开发)。
置地广场(Landmark),中环的地标购物中心。
皇后像广Chang和立法会大楼,广Chang上已经不见英女王像,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任汇丰银行总司理。周末这里也是挤满了菲佣。
周末香港的菲佣们的欢聚,也是香港一大特色。香港有十万菲律宾佣人(也有少部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月薪3000-4000港币。
香港有很多离岛,但大多数都是无人居住的岛屿。有不少离岛居住着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也开设了不少海鲜摊。从中环码头有轮渡前往。南丫岛,除了香港岛和大屿山外的第三大岛屿,也是香港最大的离岛。
长洲岛是除了南丫岛外最著名的离岛。长洲湾海岸是香港最美丽的海滩。
前一篇:球场点评: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
后一篇:热河行宫: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