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清西陵和清东陵

标签:
清东陵清西陵旅游 |
分类: 中国古迹名胜 |
满清于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在京城建立满清王朝(即满清入关),从此开始260年的满清封建王朝统治。清朝的13个皇帝除入关前的三位祖先葬在关(盛京三陵)外,从顺治起就集中清东陵和清西陵两处。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境内,离北京125公里,据说顺治皇帝打猎时发现此风水宝地,便择此地作为皇陵位置。清东陵于顺治18年开始兴建,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的陵墓建成,延续240多年,共埋葬着5位皇帝,4个皇太后,14个皇后和130多个皇帝的宠妃,是中国最大的皇陵宫殿群之一。
本来雍正皇帝的陵墓也理应选在清东陵,但在清东陵兴建途中,雍正嫌墓中沙土太多,另择河北易县兴建,便开始有了清西陵。雍正儿子乾隆为让后代不到处兴建皇陵,规定今后所有皇帝必须随祖父葬,并自己带头,同时为儿子嘉庆皇帝在清西陵选好墓地。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昭穆相建”。但后来道光和同治并未严格按照这一祖先规定,原因不得而知。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北京东边河北遵化县境内,所有陵墓背靠昌瑞山,左右两侧各有马兰河和西大河。这里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个皇帝和他们的嫔妃园寝(包括慈禧墓)。
清东陵的皇帝陵墓虽然没有北京明十三陵多,但包括皇后嫔妃的陵墓,清东陵的规模远大于十三陵。清东陵的主神道和陵墓的整体格局,基本参照明十三陵。最早兴建的主陵墓(孝陵)和主神道规模最大,后来兴建的陵墓,作为晚辈规模都不能超出孝陵。孝陵的石碑坊,也是整个清东陵的入口。
清东陵的主神道(孝陵主神道)比十三陵更长(长达6KM),没有特意加以整修,古代的砖石已经破旧不堪,因此更接近原来的模样。孝陵主神道也是清东陵的主神道。
孝陵,顺治皇帝(福临)的陵墓。顺治生前自己择定位置,但当时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上顺治正当英年,未急于兴建,直至顺治驾崩后才动土,于康熙3年主体完工,因此顺治皇帝和同葬的皇后皇妃均是先火化后入葬。孝陵七孔桥。
明十三陵因地宫深基本未曾被盗,清东陵和清西陵,除孝陵外,几乎全都被盗掘。其中最著名的是1928年流氓军阀孙殿英盗掘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陵墓,掠走全部随葬财宝,便是后称的“东陵大盗”,宝物流失世界各地。孝陵未被偷盗主要是顺治入葬时已经火化,而且没有陪葬物。孝陵的碑楼。
顺治6岁登基,14岁多尔衮死后才正式执政,在位18年,25岁去世。其母庄妃(孝庄文太后,葬于昭西陵)与其长期不合。庄妃给其立了两个皇后他都不喜欢被其废除。有称顺治是因为深爱的董鄂妃之死而出家,也有说是顺治是得了天花而死(故实行火葬)。康熙便将自己生母孝康皇后,和董鄂妃(追认其为孝献皇后)一同下葬于孝陵。
清景陵,康熙皇帝的陵墓。康熙为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即位,8年后从熬拜手中夺回政权。在位期间使国家民族统一得到巩固,一生苦研儒学,攥修“康熙字典”。69岁时病故,在位51年。景陵的龙凤门。
康熙和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封建帝王之一。改变皇帝葬制,开创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景陵神道。
隆恩殿是明清皇陵中的最重要大殿,自明代以来,名贵的金丝楠木成了皇家御用木材,明清帝陵的隆恩殿也基本都使用金丝楠木建造,只是大多数的隆恩殿都毁于火烧,现存的隆恩殿也基本是后来用普通木材重建。景陵的隆恩殿也是如此。
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墓。乾隆是历代封建帝王中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也是寿命最长的帝王(卒年89岁)。乾隆是雍正皇帝第4子,出生于雍和宫,祖父康熙亡故时时年12岁,雍正13年即位,时年25岁。乾隆在位期间,奋发有为勤于政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使得大清王朝达到“康乾盛世”的顶峰。晚时在世期间自动将皇位让给儿子嘉庆,自封为太上皇。有子女27人。
清皇陵除顺治的孝陵外,全部被盗。但对游客开放的地宫只有裕陵,慈禧陵和香妃陵的三个地宫。裕陵地宫内,除乾隆皇帝外,还葬有两位皇后,3位皇贵妃。地宫内雕刻有精美佛教雕刻。被孙殿英盗掘。
慈禧太后的陵墓和慈安太后的陵墓同时并排建造,像是一个双子墓。慈禧墓的大殿是所有陵墓中最为精美的。全部用稀有的花梨木建造。天花甚至采用镀金。
慈禧入葬20年后被流氓军阀孙殿英盗掘。据称慈禧因口中含有巨大夜明珠而尸体毫未腐烂。慈禧棺木摆放在墓穴中央的汉白玉台基之上,分内外两层,外柩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建造,最外层涂以金漆。由于慈禧柩内陪葬大量国宝,包括夜明珠,翡翠西瓜等无数珍宝。慈禧陵之地宫。
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孝庄文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13岁入宫)。皇太极死时年仅32岁,孝庄文皇太后扶植其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也即顺治)。顺治死时再次扶植8岁的康熙登基,为当时清朝政府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史界对其评价甚高,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太后,虽然像武则天一样拥有大权,但一直站在背后,默默无闻扶植小皇帝。论辈分,孝庄文皇太后是清东陵中最高的,因此其陵墓位置不可设在其他皇陵两侧,特意选择主神道石碑坊的右侧。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15KM(离北京120KM)的永宁山下,座北朝南,前有北易水河向南潺潺流去。清西陵埋葬着四个皇帝(后来宣统的骨灰也移到清西陵)和各代皇后妃子。规模略比东陵小,特别是清朝后期国力衰落皇陵规模也不断缩小。
清西陵共有泰陵(雍正),昌陵(嘉庆),幕陵(道光)和崇陵(光绪)四个皇帝陵墓,以及各位皇帝的皇后,妃子陵园等。
泰陵,雍正皇帝陵,清西陵的首陵和主陵。也是规模最大的陵墓。曾有盗墓贼试图打开地宫未果(地面上还遗留着地宫前的大石柱)。
雍正是康熙第4子,在位13年(因康熙命长雍正45岁才继位)。有说法康熙选中雍正除了雍正不露锋芒外,还是看中了雍正儿子乾隆聪明。
昌陵,嘉庆的陵墓,是清西陵的第2皇陵。嘉庆是乾隆第15子,乾隆年迈时即把皇位让给嘉庆。同时根据乾陵制定的跟随祖父埋葬的规矩,嘉庆的墓地是乾隆指定。
嘉庆时代国立已经大为削弱,嘉庆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其陵墓的规格也比乾隆大为降低,比如大殿用松木取代金丝楠木。嘉庆时代的朝廷腐败非常严重(和珅便是著名贪官代表),恶劣到承办昌陵的官员都大肆贪污使陵墓质量低劣,后来不得不重新修缮。
明清皇陵中,比皇帝先去世的皇后都和皇帝同葬于皇帝陵地宫内,皇后下葬后地宫用木门封闭,等后日皇帝也下葬后,地宫才用石门完全封死。此后亡故的皇后不可打开地宫,只能另外兴建,于是便出现皇帝陵墓左右的皇后陵墓(X东陵,或X西陵)。昌西陵埋葬的是嘉庆皇后。嘉庆死后皇后一直未择地兴建,皇后死后一个月道光也病死,这样道光皇后的陵墓便有其孙子咸丰负责兴建。这时国库空空,于是昌西陵的规格远远小于普通皇后陵。
幕陵,道光陵墓。清朝所有继位的皇帝都不是父皇与原配皇后所生,道光是唯一的例外,因此道光对父母特别孝顺。本来按照乾隆所定的“昭穆相建”(隔代分别在东西陵)的规矩,道光陵墓理应建在东陵。实际上也屈于无奈,道光的确在东陵建了自己的陵墓和嫔妃墓并已经安葬了几个嫔妃,但后来发现陵墓有渗水道光便以此为由在西陵父母陵墓旁边重新新建了幕陵,而原来东陵的陵墓全部拆除。
道光陵墓的特点是小而精,规模虽小用料考究(3个殿均使用金丝楠木)。
崇陵,光绪陵墓。由于前任同治皇帝短命(19岁亡故),且未生有亲生子女,于是由慈禧太后选定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的长子光绪继位,时年仅4岁。名义上是皇帝,实际由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一生经历几多战事(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虽想有所作为均遭慈禧扼杀。郁闷一生,最新考古认为光绪死于砒霜!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皇帝陵。
崇陵和崇妃园寝是清西陵中唯一被盗掘的陵墓!清西陵其他陵墓之所以未象东陵一样被盗,据说原来由日本军和八旗护陵军守陵,同时地宫最后工序均由聋哑人施工,工程结束施工人员被发配边疆,故没有人能找到地宫入口。
清西陵有座专供皇帝前来祭祖时用的寺庙,永福寺。永福寺建于乾隆年间,见证了清朝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