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情怀我们总是不懂

(2008-08-27 15:01:44)
标签:

魏巍

文化

分类: ∠⊙随笔~~≤

  在MSN上,贾葭发来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他写的有关魏巍的评论,题目叫《这个时代不需要魏巍》。在他看来,魏巍是活在另一个时代的人物,魏巍的作品是“刻意为之的、企图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施加某种影响的文学力量”。读完文章,我沉默良久,一些旧事又浮上了心头。
  记得2006年左右,在一次偶然的会议上,我碰到了魏巍。之前,对这位老人的印象只是课本中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会议上,魏巍本人穿着朴素,始终面带微笑。对待大家的热情欢迎,他表现的非常谦虚,尤其面对年轻人时,老人更表现出了难得的可亲。记得曾跟老人聊过几句,具体的语言已经模糊了,但是记得老人看到年轻一辈非常开心,他说自己老了,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的强盛要依靠我们年轻的一辈。还说当年父辈们打了天下,就是希望看到我们年轻一辈能够健康的成长……言语之间不乏鼓励、关心和爱护。印象中,行动不是特别便利的老人还跟在场的年轻人一一打招呼,握手,问大家的工作单位,并聊了些家常。在我看来,这个“知名作家”毫无半点架子,倒像是自己的爷爷,像我们山东老家那些村里常见到的老乡们。
  之前,对像魏巍这样的红色作家,我没有太多的概念,无法想象这个伴随着新中国的步伐一路走来的革命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尤其是在当下,当革命渐行渐远,信仰普遍缺失,唯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时代,对于像他们这辈枪林弹雨中走来的老人,更是缺乏切身的理解。甚至于,在当下大家习惯于高呼民主、自由,而把像魏巍这类作家划到“老左”的行列之后,更是很少有年轻人能够理解这些老人当年的理想和追求。就像身处城市后,用落伍、过时评价农村的父母,就像习惯了汉堡包而嘲笑吃烧饼加鸡蛋的人。时过境迁后,我们对自己的前辈和先人总缺乏一种客观的对待和评价,总戴着一副当下的眼镜耻笑这辈人他们当年的情怀。
  我承认,就像贾葭文中所说的,当下“是一个光怪陆离、多元开放的时代”。但是,“比尔盖茨和周杰伦走了进去。这才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才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我不敢苟同。更不敢苟同的是,这种左右立场之间的强烈分隔,这种带着当下人的优越感,带着某些政治立场、利益而对前人的否定和嘲讽。或许有些人并不认同魏巍一代人的信仰,就像看当年的老电影或雷锋而觉得当年那代人怎么这么傻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对像魏巍一样的、那辈打天下的人能够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感动,为他们拥有信仰而敬重。就像另一位师长在MSN上告诉我的,其实有些老人的情怀我们年轻人总是不懂。
  送别魏巍,不管怎样,历史总会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