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子尤超越死亡 |
分类: ∠⊙随笔~~≤ |
子尤走了,看到消息时很突然,但是一旦知道了,心里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甚至一度有了一种鼻涩的感觉。
其实,我也没有见到过子尤,对子尤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媒体同行的报道。甚至从媒体的报道中,子尤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狂傲不桀,目中无人的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一般来说可能对他的遭遇所产生的同情。我甚至对我的朋友说,我不喜欢子尤,因为他太狂,媒体上的子尤性格甚至有些单调。直到有一天,工作上的接触,才使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子尤。
2006年8月份,三联书店《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出版,因为子尤与书中主人公同样患有绝症,因为翻译此书的胡因梦与子尤患有同样疾病,周刊特邀子尤撰写书评。当我们的副主编来到子尤家,见到子尤时,子尤问她,“你是不是觉得媒体上我的形象很不好”“是不是觉得我是一个狂妄的人?”回来后,副主编问起我对子尤的印象,我如实告知,副主编于是告诉我子尤的话,子尤知道大众在媒体上见到的子尤不是真正的子尤。并告诉我,当时她问子尤为什么不澄清自己形象时,子尤说,他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关键是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从副主编那里,我知道子尤一直从事着帮助别人的工作,像个心理医生,他会把自己的勇气与同样患有绝症的患者分享,把自己未知的时间用在其实像他一样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后来,子尤如期完成了书评《生亦漂亮死亦漂亮》,文章中,子尤说“生病以后,我渐渐认识到,人活着是为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义,怎样活比活本身更重要。”在子尤漂亮的文字里,你无法看到一个绝症患者贯有的消极和无望,洋溢的是对每天生活的无比欣喜和感动。
16岁的子尤最后一句话是:“这个故事会怎么收场呢?”其实,正像子尤书评中子尤评价崔雅一般,子尤“不需要我们给予他什么,相反,却用自己的行动,带给我们一切。”
子尤,生亦漂亮,死亦漂亮!!!
(本来曾打算做一期子尤的专访,还子尤一个真实的形象,但,却在今天得到了子尤离去的消息。)
附子尤书评《生亦漂亮死亦漂亮》(刊发在《凤凰周刊》229期)
生亦漂亮死亦漂亮
文 □ 子尤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美]肯"威尔伯著
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书。
当我终于读完它,合上书,闭上眼睛回想,映入头脑的,首先是完美完美又完美的女主人公崔雅,美丽,热衷环保,灵修,宗教,吃素。接着是贯穿全书的美好爱情。男主人公威尔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书评语写道:“21世纪确实有三个选择:亚里士多德,或尼采,或威尔伯。”足见威尔伯之成就。一个传奇的机会,他在聚会上遇到了崔雅,两人一见钟情,似乎此生只为寻找对方。从他们相遇的刹那间,就注定永远不分离,整个过程只有一个神奇可以形容。
就在他们准备结婚之时,崔雅检查出患了乳腺癌,喜剧转眼成悲剧,紧随而来的,是两人相伴,五年跋涉。威尔伯将他的叙述和崔雅的日记穿插合奏,展示了两个平凡又不凡的人对抗灾难时(既来自疾病也来自自己)的精神交锋。
身为癌病患者,我对他们关于疾病的隐喻的探讨深有同感,那章叫《被意义定罪》。只有病人,才会发现人们为疾病赋予了多少价值判断,比如淋病被视为道德上的疾病,使人背负沉重的枷锁。“社会眼中的病态,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具破坏性。”“当社会把某种疾病视为不好的或负向时,通常是因为恐惧或无知。”多么精辟!
这本书好比一座高楼,有很多楼层,读者想在哪层探索就在哪层。有爱情,有生活,有治疗,有思考,有身、心、灵,还有各种宗教,后人本心理学、长青哲学等等。有不同积累的朋友,可以各取所需。而我,则要继续接下来的旅行。
他们都是渊博的人,但过去他们的知识仅仅来自书本,这回却是从灾难中收获,算是生活实践。这时的思考,更浸染了人生的真实,不冷冰冰或是说空话。比如崔雅说,因为众生都在受苦,她觉得自己与众生深深相连。她将自己对于疾病的观点写成文章《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引起巨大反响。“我开始以更慈悲的心情面对那些生病的人,以更友善的态度来接触他们……”她指出,人们问“你为什么要选择得癌症”这样的问题,毫无助益,倒不如问“你要如何运用癌症来成长。”她这回真是成长了。
崔雅经历了数次手术、放疗、化疗,试了许多方法,从正统到另类,很多时候还见到了前方的曙光,但是,还是没有阻拦住癌细胞转移不停。在一次次的较量中,似乎都是癌症占上风,这对主人公和读者,都太难了。崔雅和威尔伯也会恐惧,甚至彼此生恨,相互埋怨。他们记下了每一个细小的心思,愈发显示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这样的痛苦和哭泣,就是这样的埋怨和怀疑,让他们更加融合,更懂宽容,精神在苦难中不断提升。当这些插曲过去,他们依然坚持着,依然美丽着!这是我见过的描写死亡最细致的文字,魂归之时,由风雨交加到霎时间四周寂静,看得我全身奔腾。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如此之多,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念,引领人们不要为一些世俗的蝇头小利所干扰,让心开怀地面对人生,死亡。世间要是多些这样美好的人和书,会和平许多。
大陆版的审校者写,当他向朋友推荐此书时,他们会问崔雅病好了没有,当听到“崔雅还是去世了”的回答时,都失望地说:“也没有什么奇迹发生呀。”他们失望,而我,对他们的反应也失望。人们如何对待生,如何对待死,又期待什么样的奇迹?
生病以后,我渐渐认识到,人活着是为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义,怎样活比活本身更重要。崔雅得到上帝的宠爱,在疾病中升华,活明白了,圆满地完成了人生的旅程,也就是提前完成任务。人们经常策划庆典像结婚、毕业、生日等等,我倒觉得,不如策划一下死日。崔雅是在众人的爱中安详死去的,没有一丝遗憾,死得漂亮。书名是“超越死亡”,谁做到了?崔雅做到了。她真正超越了生死的狭隘界限!
四十岁离去,太年轻了,但她获得的,比许多八十岁的人还多。她不需要我们给予她什么,相反,却用自己的行动,带给我们一切!。所以在感动崔雅之余,我们对于如何评判人生的价值,应该好好深思。
顺便说一句,这本书的译者是胡因梦,就是那个美丽的才华横溢的胡因梦,那个当电影演员的曾当过李敖三个月妻子的胡因梦,那个和我一样得过畸胎瘤的胡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