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摆式挥杆的动力链
(2012-09-01 09:27:03)
标签:
转载 |
前面博文曾对摆式挥杆的释放做了简单的定性描述,这里再对摆式挥杆的动力链做一下简单的定性描述,希望可以对那些对摆式挥杆有兴趣的自学者有所帮助。
摆式挥杆不是以身体的旋转作为动力的主要来源,而是先通过胯部的侧移改变脊柱的倾角对右肩进行向地面方向的加速,于此同时保持双臂及双手的绝对被动,直到杆头完成了运动方向的转换,在杆头运动方向与重力作用方向一至时,才启动右臂,将杆身整体通过右手掌根对左手拇指的压迫,迅速推向地面方向(由于左臂的牵引,从观察者的角度看,力的方向指向球)。此时的体重仍然滞留在右脚的内前侧,右脚外侧离地,脚跟或微微离地,或仍与地面接触,就在右臂即将打直,杆身仍与地面平行之际,迅速将右脚登起,左肩上提,将全身对球杆施加的向地面方向的冲量,通过对杆柄的上提制动,利用杠杆原理,将能量从杆柄传递给杆头,使球杆迅速旋转,完成了在释放前对杆头的最后加速,在此之后就是杆头与球发生碰撞及释放过程,前面的博文已经多次讨论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此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手腕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种放松而被动的状态,任何企图用手腕对杆头加速的想法都会破坏挥杆的稳定性。
2)手的作用是感知杆头的运动轨迹和控制杆面方位。
3)有意识的转胯发生在杆头加速结束之后,为了使右肩在击球后迅速通过击球区,以避免右手对已释放了的杆头产生干扰。
4)主动转胯对加速杆头没有任何贡献!
5)以上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和时机配合是取得良好结果的关键,需大量正确的练习方可掌握。
再次强调本文的目的是技术交流,不是教学或指导,细节还需读者自己琢磨。
补充一点:摆式挥杆的驱动模式不止这一种!而且应用上也是因人而异的,切勿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