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挥杆的岔路

(2011-10-30 01:01:2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挥杆的岔路作者:coolnsober

小时候喜欢玩“闯关”游戏,事先在长纸条上画上许多岔路,然后把纸条卷起来,随着纸条逐渐展开,过关者遇到岔路时选择其中一条继续前进,运气不好的走进死胡同,重新来过。失败几次后终于闯过所有的关口,那份喜悦难以形容。

 

学习高尔夫就像闯关,途中不断遇到岔路,挑选其中一条路继续向前探索,然后又碰到岔路,再选择一条,再前进,有时碰到死胡同,折返再挑另一条路,就这样不断地选择、探索、前进直到尽头,这时长舒一口气,享受登顶后的美景。

 

然而呆不了多久,看腻了眼前美景,发现另一处山头似乎更高更美,于是重整行装下山,开始另一段未知的征程,虽然知道又要面对许多岔路,仍然充满期待。。。

 

学球的人首先要决定的是攀上哪个山头,东边的山头写的是“Hitters Only”,西边则是“Swingers Only”。

 

踏上征途后首先面对的岔路是上杆的加载方式,有些人选择提早曲腕,有些人延迟曲腕,还有些人会在下杆后才完成曲腕。

 

爬东山的人一般选择提早设定腕角,减少上杆过程中杆身的向心力。同样的理由,在上杆过程中也会设法抑制双臂的移动幅度,虽然动作看似有些笨拙,但双臂过度转动所产生的向心力无疑会影响径向加速的稳定性。

 

爬西山的人则偏爱肩臂的自由摆动和延迟曲腕来增加臂杆的向心力,期待在下杆时能优雅地将积累的能量利用纵向加速转化为强大的离心力。

 

继续前进就要面对挥杆顶点的岔路,有些人选择由外侧回转,有些人从内侧回转,而有人尝试直接调头。注重控制的人会选择内测回转或直接调头。而大部分的人会喜欢外侧回转的流畅节奏感:让扬起的臂杆由肩平面平稳地滑入平缓的右肘平面,同时为右臂在下杆加速时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当下杆开始后,双方彻底分道扬镳,此后的岔路再也没有交集。

 

东边的人会尽量抑制发力的欲望,许多人会提前展开右肘,利用增加臂杆惯量来避免过分加速,所有的忍耐当球杆抵达P3时开始爆发,推动弯曲的杆身触球后继续加速直到P4。

 

西面的人则是奋力扭转身体,保持最小的转动惯量来提高扭速,直到触球前打开所有的关节,透过迅速制动的身体将所有的能量瞬间倾泻到杆头。

 

东边的草地上到处是长条的刮痕,一条条的削起的草皮像洋火腿薄片垂吊在树梢间,抬头看树梢的顶端甚至还挂着几只球杆。

 

而西边是完全不同的景观,只见草地上布满碗状的深坑,一坨坨被连根挖起的草块散落各处,有的坑里还插着几根深埋的球杆。

 

登上东侧山顶的人所热爱的战场是狭窄的球道,因为球在击出后永远精准地朝目标飞去,或许有些高低前后的误差,但很少左右的偏差。

 

而西侧山顶的征服者所热爱的战场是宽远的球道,因为他们击出的球如炮弹般的速度,飞出很久以后才会感觉重力的存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