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父亲这座干枯的森林是你吗
太阳还未分娩之际
你如何同黑夜抗争
燃烧——这实在需要我勇敢的配合
——摘自2005年旧作《燃烧》
大多数的男性和父亲都曾经有或多或少的误会,这似乎是成为一种不成文之惯例。这许是男人和男人之间情感表达与沟通方式的相斥造成的,而多数情况下,父亲都习惯性地成为承受得最多也是最为宽容的一方,误会一旦产生,父子之间那种特殊的隔阂就变得难以言表起来。
在李晨出演的他的首部微电影作品《致父亲》里,他和父亲之间的“误会”和我前面说的情感就是一致的。看得出,李晨在影像中呈现出来的王浩然这个角色,其实已经不是表演,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里倾注了自己对于父亲真切的记忆和愧疚的真情实感。

《致父亲》一片是陆风汽车针对80后“活出本色”这一概念推出的定制微电影,选择父子直接的情感冲突作戏,藉此来反思被年轻人不经意搁置或不以为然便视而不见的亲情缺失。如何活出本色实现自我和珍惜亲情并不矛盾,作为长辈的父母,他们真实的需求其实少之又少,而这已经很少的部分还经常被我们轻易忽视,适逢父亲节之际,这样呼吁亲情回归的作品也可谓应时应景。
来自韩国的导演也使得影片影像充满了韩流一贯的唯美风格,故事节奏也挺适宜于当下微电影的观赏习惯。当然,作为定制作品,影片中自然也少不了陆风汽车的身影和展现其良好性能的画面,该系车与李晨饰演的角色身份倒也很契合。
在新媒体越益发达的当下,微电影的营销价值和营销也逐渐成熟,与传统硬广传播相比,微电影在感性营销上,也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的信赖亲近及好感。陆风汽车推出的微电影《致父亲》,也算得上是微电影中的大制作,如果传播和推广得当的话,这对于塑造良好的品牌亲和力也必然大有裨益。
仅从个人感官而言,由影片观赏过程中带入我自己和父亲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曾经的种种愉快的和不愉快的记忆,都将促使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亲情,可能这也正是影片主创期待实现的目的吧,那么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成功了。当然,如果影片在剧情设置上能再斟酌一下的话就更好了,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之处。(文:郎启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