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年后冯小刚将无比热爱“婊子”行业

(2010-08-03 10:57:12)
标签:

唐山大地震

婊子

华谊兄弟

票房

冯小刚

中国

娱乐

分类: 电影

多年后冯小刚将无比热爱“婊子”行业
郎启波/文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坚持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电影导演这一看法,这个观点我一直持续了近10年。但同样我必须要说出来的是,《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又一次成功的商业行为的同时,他的伪善和膨胀都到了极致的程度。

   从做导演的第一天开始,冯小刚的暴戾本性遍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这一特质已经贯穿了冯小刚的人生。尽管《唐山大地震》从宣传初期一直就主打的是“温情片”概念,冯小刚也尽量将自己伪装起来,并且佯装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而这以点,也恰好更充分地将他暴戾的本性完整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说,冯小刚是非常之聪明的,他太清楚自己这个影片的短板在何处,所以就必须换一个更容易说服人的外包装——也就是影片的定位。

   从阵容与制作水平上来看,《唐山大地震》一片依然延续了冯小刚最为擅长的手段,即是用中型片的投资去完成一个中国式大片的包装乃至创造大片的票房,从这一点来说,冯小刚也是让投资人最为放心的。尽管在技术创新及故事讲述上,《唐山大地震》都毫无亮点,但是,冯小刚和电影的营销团队还是成功地在电影上映前将观众的期待胃口成功挂了起来,然后,大肆藏拙后专心于“道德”与“人性”文化传播。从制作上,《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再一次用中型投资完成的一次大片包装行为,当然,其中还有营销团队的很大一部分功劳。

   有唐山市政府6000万元的投资,加上1亿元左右的广告植入,《唐山大地震》在整个商业运作上可谓是大获成功,也就是说,即便票房为零,冯小刚和出品方已经的钱包已经赚得鼓鼓的了,更何况还有很多急切想与“砍孩子”之列划清界限的人们,大家花点小钱看电影似乎就可以让自己脱离“砍孩子的嫌犯”队伍,《唐山大地震》将会赚得盆钵满得都溢了出去。但——事实上,不看这个电影的大多数人本身不是、也不会成为“砍孩子”的坏蛋。

   如果冯小刚真正的想成为“人民艺术家”,其实大可以给全国观众免费放映《唐山大地震》,那样的话,电影本身无非就是多赚点和少赚点的区别,但对于冯小刚试图“拯救”国人“病态心理”或“扭曲心理”的伟大壮举而言,才是真正的善莫大焉。对于34年前的这场“国殇”而言,被迫花钱去证明自己不是“恶人”实在无奈之举,然对于国人而言,不甘落于人后的心理同样也会加剧其观影的欲望。

   从人性上来讲,人大多都是自私的,冯小刚也不例外,为了票房,他将自己化妆成了“圣人”并站在“圣人”般的高度,并对痛斥自己所处的这个“婊子”行业,以此来标榜自己的“真诚”与“善良”,并多次表达自己在完成与华谊兄弟的拍片合约后将离开这个令他深恶痛绝的行当。此话对于观众与读者而言,大可以不必信以为真,冯小刚更为真实的动机是因为他早已经不满于自己为他人创造丰厚的票房利润,而自己才拿那么点导演费。

   依照冯小刚现在的身份与市场号召力,冯小刚在完成与东家华谊兄弟的合约后,如果自己当老板的话,他一部片子所获得的收入将会是现在的好多倍。敢肯定的是,冯小刚在未来离开华谊兄弟后,一定是选择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当然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到时我们再回首现在的时候,你会发现冯小刚依然混迹在他眼下痛恨的这个“婊子”行业里,那时的他,与现在相比,他一定会很热爱这个“婊子”行业。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就相信满口讲着“仁义礼信智”的人的人品就是多么的高尚,甚至再武断点说,以个人的人品与他的作品全然无关,以个导演的电影作品的票房与其人品更不存在任何必要的关联。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唐山大地震》这样一个电影为例,其营销实施行为也许会成为2010年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它的票房营收也有望打破国产影片的一个新记录,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而言,诸如《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电影并不是一个好的榜样,甚至只是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倒退。


 

   郎启波:诗人,记者,影评人,民刊《审视》主编。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