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诗歌

(2009-07-05 02:19:59)
标签:

诗歌

红枫

诗人

学业

女娲氏

镇雄县

杂谈

我和诗歌

 

郎启波/文

 

       诗歌何为?1985年,秋天,我6岁,在村子里的学校念小学2年级,我第一次动笔写出了诗歌这种分行文体时,有一种电流瞬间流过我的全身,让我为之兴奋不已。我开始为自己找到这样一个能让自己很舒服就去完成的文字体例感到自豪,并在那时给自己取了一个叫“野愁”的笔名。尽管,那时我还不能真正明白诗歌这两字的真正涵义是什么,但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停地去写着。

       也正是那时,我才有胆量在看到“诗歌何为”这样一个疑问时也曾经兴奋不已。2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写分行文字的那个稚嫩的小孩已经走过了而立之年,但他却不再放肆地去面对“诗歌何为?”这样的问题。于此时,他眼中的视界却变得更加的生动也更加的简洁。

       1994年9月,滇东北高原,镇雄县第一中学,我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野愁这个笔名写的诗歌也开始在各种刊物上出现,但他也因此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学业的荒废源自老师和家长对于其写作的反对,让他用放弃学业的方式去继续自己的写作。而最终,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尽管,少年的他曾经因为上百件发表的东西而获得无数青睐及艳羡的目光,但这个“光环”却在他临近高考试图获得特招时被完全击碎,从而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已经路过的种种际遇。

       1995年6月,镇雄县第一中学,王军、朱勇、吴凯、沈礼、吉学祥、鲁睿、张睿和我。几个中学生一起,自己凑钱搞了一个叫风华的文学社,并编辑了一份4开4版的文学报,报纸名为《红枫》,出版了4期之后就没再继续下去。尽管后来学校曾经计划给我们拨一些资金,让我们将《红枫》办成校刊,但我们却善意拒绝了,我们不愿意将这个纯粹的东西变成学校的宣传工具,但也就在拒绝学校的好意之后,我们没能将《红枫》坚持下去,那时我们的生活费都来自父母,自身还没有任何赚钱能力。后来,有某日报介绍我们办的这个《红枫》时,称这是云南首家中学生自办报,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核实的,但那个文学社和报纸早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烙印,一个终生难忘的记忆。

       1998年,偶然的一个机会,我认识了诗人人与,这个看起来比我还瘦弱的家伙,在此后成为我生命中最为主要的朋友之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投稿不再接受约稿,只是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写作,并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自费大学学业。我甚至一度陷入自闭的状态,这种自闭状态直到2001年才真正结束。自第一次见着人与后,我们的再次见面却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之所以去说这些,是因为我走出自闭的状态也是在再次见到人与后的事情。如果没有再次的见面,我至今是否还在那种状态,也不得而知。从这时开始,我正式加盟了人与于2000年创办的民刊《审视》,至今,这本刊物已经出了6期,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04年,人与、施工和我商定,从这一年开始,在《审视》每一期的封面上,都将添加上女娲氏的这句话:“当我们已经拥有所需时,还要把不需要的承担下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对自身的审视及追求,而又女娲氏的这句话,延伸出来了以下的阐述:

    当我们已经拥有胜利和成功时,还要把失败和不幸承担下来;

    当我们已经拥有财富和权势时,还要把贫穷和匮乏承担下来;

    当我们已经拥有尊严和荣誉时,还要把屈辱和羞耻承担下来;

    当我们已经拥有幸福和快乐时,还要把痛苦和忧伤承担下来。

 

       也正是在那时,我固执地认为,诗歌的创作或者创造本身更多的时候都是个人的事。而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本身的意义。诗歌将随着    诗人本身修为的提高而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一个人的内心追求是怎么样的,他的诗歌价值取向也是对等的。对于一个狭隘的、虚伪的、平庸的、浮躁的的写作者,他和他的文字也都将是过眼云烟。个人成功的价值更体现在作者自己内心的构筑上,当一个诗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时,他的诗歌就是强大的,其诗歌作品呈现出的力量本身也是无限的。内心的强大还体现在内心的包容与宽阔上。诗人作品最终成就的意义是,你对社会的认知,对社会的价值观与自然观,你的思想的落脚点与起点在那里,你最终站在什么地方去平视整个生灵的世界……那么,我最终还是会回到我自己。

       我曾经在自己的一组诗歌的后记中写道:“语言始终是美丽的,内心美丽的人才会让语言放光,而内心丑陋的人则会被语言强暴。我热爱语言,也习惯用语言来记录自己的内心。语言也难免是丑陋的,它的丑陋源于丑陋的人来审视它,这时它极其不情愿地被戴上了面纱,所以它就会变得愤怒。”

       有些像梦呓一样断断续续说了这么多,就此打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  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