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留存·---------------------
博主声明:本文不代表本人观念,只是将网络文字转存本博客,以做资料及参考之用留存!
屈指算算一夫多妻制的国家:“塞内加尔、乌干达、利比亚、斯威士兰、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也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摩洛哥、索马里。”还真不在少数。现今的非洲大陆,许多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制。但一夫多妻制并不是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可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夫多妻制越来越成为有争议的话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在我国的古代,也曾经流行一夫多妻的婚姻。
有专家在研究敦煌壁画题记和敦煌文献时就发现,晚唐时期敦煌曾经出现过双妻现象,即一个男子有两个地位平等的妻子。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和徐晓丽副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晚唐时期,率领敦煌附近老百姓起义脱离吐蕃统治、回归唐朝的敦煌归义军政权(公元848年建立),几乎历任节度使都娶有两个正妻。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因受职时由朝廷授以旌节而得名。
“尽管唐律规定一夫一妻,但晚唐时期,敦煌地区一夫多妻比较普遍。普通百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都可以续嫡多妻。”郑炳林说,为了保证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又使性别比例不至于严重失调,允许部分男性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娶多妻或纳妾,是归义军政权当时采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当然,归义军时期节度使多妻现象的产生还有政治原因。每位节度使的上台与当地大姓的支持分不开,而婚姻是他们取得支持的主要手段,所以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几乎都会娶好几位夫人,夫人之间的地位有时并不因成亲的迟早分贵贱,而是决定于她们家族或者本人在当时的影响力。
除了晚唐时期敦煌出现的双妻现象,宋明清时候也有过多妻现象,有通俗的笑话总集《笑林广记》为证。《笑林广记》收集了近千个笑话,大多产生于宋代,到明清时已广为流传。《笑林反映》当时一夫多妻的笑话中,往往是妻与妾争风吃醋,行房扯皮的居多。如【心在这里】:有置妾者,与妻行乐,妻曰:“你身在这里,心自在那里。”夫曰:“若然,待我身在那里,心在这里何如?”
一夫多妻,顾名思义就是一名男子能拥有不止一个女子为妻,此乃是古来家无宁日的主要根源之一。如今,有些人富了,也做起了“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变相一夫多妻梦,养“二奶”,搞婚外恋,不亦乐乎。一夫多妻,被有的男子认为是梦寐以求的好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情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一夫多妻并不是想象中那般美好。
娶妻也征税
孟加拉国的第四大城市拉杰沙希允许一夫多妻,但要对娶一个以上老婆的男子征税。据按照这一新的规定,在娶了第一个妻子之后,凡是还要再娶妻子的丈夫都必须上税,而且娶得越多纳税数额越多。具体来说,丈夫娶第二位妻子需要纳税78美元,如果还要将第三位妻子迎进门的话,则需要支付234美元,一旦家中的娇妻数目达到四位,那么,好色、花心的丈夫就必须为这次婚姻交纳312美元的税金。
Tips:男人渴望一夫多妻的原因
★追求新鲜和刺激
山珍海味再好吃,吃多了也会腻。日复一日地面对同一个女人,即使是美女,时间长了也无新鲜感了。有一句俗话: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当男人对一种口味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时候,自然想换换。除了一夫多妻,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法吗?一夫多妻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又获得了好名声,一举两得!
★茶余饭后的精神快餐
男人们闲暇的时候,总是爱幻想一些实现不了的事情。就像天上的月亮,就因为摘不到,所以让人们想象得无限美好,什么桂树,小白兔,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女嫦娥,统统来了。有些事情,越是实现不了,越是让人觉得神秘和诱惑。一夫一妻制对于男人来说就是这样,深入人心,却一时间难以实现,于是靠幻想来解决,时不时地来一顿“精神快餐”。
★缓解紧张的财政开支
现在买花自己戴的女人越来越多,不再是只能做家务哄孩子的旧时期的妇女了,她们一样上班赚钱贴补家庭开支,钱多了还怕咬手吗?所以,一夫多妻,实在也是缓解财政开支的一个好办法。上酒吧,喝咖啡,甚至去腐败、去泡美眉,哪一样不要钱呢?钱从何处来?自己的不够用,大可以用老婆的呀,谁让法律规定夫妻的所得是共有财产呢,既然共有,就有理由享用。
★转移矛盾和战争焦点
一夫一妻,如同牙齿跟舌头,磕磕碰碰难免,火气撒来撒去也只有在相互身上。如果实行一夫多妻制,矛盾自然而然发生转移,到几个老婆中间去了。“三个女人一台戏”,看老婆们明争暗斗,哪还有时间来找自己的麻烦。
当然这只不过男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真正一夫多妻制,最受罪的除了男人还是男人,看看上面古人的遭遇就明白,一夫多妻不过是想象中美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