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景如何选择不糟糕?
(2020-08-10 08:18:06)
标签:
大体小体前景选择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孟子》一书中有一段孟子与学生公都子的对话,仔细研读之后觉得颇有趣味,现分享各位朋友,同时谈谈个人感触。
公都子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孟子回答,顺从大体的,成为君子;顺从小体的,成为小人。公都子接着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顺从大体?有的顺从小体?接下来的回答很关键,为便于朋友们明晰内中关联,我特将孟子之言稍加编辑调整,抄录如下:
顺从大体的人通常靠心来思考,因为心是主管思考的。通过思考,人生诸多关键道理扎根心中,次要之事便不可与其争夺,人成君子即因于此。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人的耳目等感官虽时时日日接触外物,然而却不管思考,外物入得耳目而不进入心间经由思考,身为其累便不可避免,对人而言,准确地说是顺从小体的人,外物仅能充当诱惑之物而已。
孟子所讲的“心”并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心脏的“心”,而是“头脑”的意思,不过为使行文顺畅,我依然用“心”这个字来表达孟子的思想。道理很简单,时至今日,“心”字依然存有“头脑”之义,诸如“你真用心”“你的心想到什么地方去了”。孟子说的“大体”今天我们也在用,比如“识大体,顾大局”。“大体”相当于“重要道理”的意思。至于“小体”,在孟子看来就是耳目之类的感官。
如前所述,耳目接触外界,但是不负责思考,就像一个单位门口站岗的人,只看证件,只要持有证件,就会立刻许可进去。若是放进去的人干了坏事,将责任归咎于门口站岗的人似乎有些不讲道理。很显然门口站岗的人,职责就是查验证件,不承担察言观色的任务,更没义务端个测谎仪,给每个进门的人都测试一遍,看看是否心怀鬼胎——说实在的,根本做不到。令人遗憾的是,心接触不到外部世界,自然也就不能对外物有什么直接认识了。
现在唯一可行的解决之道就是耳目等感官与心合作,耳目负责接收信息,当然也要按照前文所述,接收时筛查一下,这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果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轻的重的,急的缓的,一概不分,都交给心,心的负担就太重了;负担过重,加工时就难以准确到位,更不会细致入微。这样一来,不论是主管接触的耳目还是负责加工信息的心,都有对方承担不了的重任,只要双方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最终作出的选择就会八九不离十。
那么心的职责是哪些呢?心的职责就是对耳目等感官传递寄进来的信息分门别类,然后使其沉淀,进而作出比对、分析、权衡、判断。经过这一过程,得出的结论、作出的选择就涵盖了整体,照应了全局,用孟子的话讲,这叫“思则得之”。这个“之”是什么呢?就是孟子反复强调的“类”,即归类。事物归类之后,大小、轻重、缓急也就分得清清楚楚,这便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心之官则思”,思的结果就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得到美善与真理。“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多也”,一旦大体占据人心,便是君子是也。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另一面。上天给的心不用,令其长期卧床休息。不思得难有,大体心中无。心中无大体,靠什么成长呢?又靠什么生存呢?大概除了感官送来的美音、美色与美味,别的应该不会太多了。对,在如今这个社会,能够与上述“三美”比拼的还有几样,车子、房子。车子、房子虽然不小,甚至很大,可却依然是小体最感兴趣的对象。如果一个人只知顺从小体,忽略大体,最后只能作出沦为小人的选择,难道不是吗?小人的前程怎样?小人的下场如何?大概无需我多言了吧?
讲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只要对耳目这个小体输送进来的信息不急不躁地思考、分析、判断,就一定会得到接近或者符合实际的大体与全局。最后再强调一下,放下大体,顺从小体,错误的选择一个接一个,人生的前景一天比一天糟。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